春城昆明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成爲我國重要的蔬菜種植基地,全國有名的“菜籃子”。隨着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羣衆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從喫到蔬菜變爲喫到高品質蔬菜,如何種出優質高產的蔬菜也成爲了當地菜農關注的焦點。

11月19日,“親土1號”2019年營銷戰略發佈大會在春城昆明成功舉辦。上午10點,來自南方九省的近300餘名核心經銷商代表齊聚昆明市晉寧縣新莊村的親土1號示範田,與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農化專家共同把脈蔬菜健康種植。

羣英薈萃 觀摩盛況

設施蔬菜飛速發展,土壤問題制約未來

近些年,我國設施蔬菜面積、產量以及產值一直都在不斷擴大。據統計,2017年設施蔬菜面積達到5900萬畝,預計2017-2021年平均複合增長率1.25%,2021年將達到6200萬畝。

雲南設施蔬菜起步比其他省份晚,目前面積400萬畝左右,主要集中在昆明和玉溪兩地。在昆明和玉溪是以土傳病害、小菜蛾爲主要病害,發生比較嚴重,農戶對這些病害治理投入佔總農藥投入的43%左右,通常採取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投入成本高,但是效果有限。同時伴隨有土壤鹽鹼化、土壤板結嚴重、土壤重金屬污染等土壤污染問題,制約着昆明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

飛速發展的設施蔬菜產業

結緣親土1號,擺脫葉菜死棵

種了18年蔬菜的李建忠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蔬菜死棵。“一般每棚4000棵蔬菜總要死100多棵,有時更多,400多棵也可能出現。”李建忠苦惱道,現在蔬菜價格穩定在5毛/公斤,種植蔬菜的利潤只有一點辛苦錢,如果再出現大面積死棵,不僅不賺錢還有可能虧損。

李建忠

“出現死棵就是因爲土壤出現了問題。”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農化專家黃鵬博士介紹道,死棵的主要原因是鹽漬化加重、病原菌增多、線蟲危害和管理不當造成的漚根、燒根。

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農化專家黃鵬博士

“土壤健康是重中之重,只有土壤調理好了這些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黃鵬博士強調道,讓廣大種植戶最爲頭疼的傳病害的病原菌存在於土壤中。它不像葉片上的病菌,增加棚室通風,病原菌可以慢慢控制住。而土傳病害存在於土壤中,防治起來特別困難,而且還有一個特點,澆水時隨水傳播。如果一株發病了,澆了水以後病原菌隨水走,會發現病株周圍的蔬菜都慢慢感染上。

今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建忠接觸到親土1號,抱着試一試的態度他在自己最差的一塊地上使用了“親土1號”優根系列液體肥,短短十天過去效果就極爲明顯。“用過親土1號的蔬菜長得很敦實,而且沒有死棵。”樸實的李健忠用了“敦實”一詞形容自己的蔬菜。直爽的李建忠直接從菜地裏挖出了兩棵蔬菜,一個使用“親土1號”優根系列液體肥10天,一個沒有使用,差別明顯。

使用親土1號()和未使用 () 的葉菜對比

銷售火爆,肥料市場銷售增長最快單品

“化肥施用不當、缺乏土壤調理方案是導致土地問題的重要原因。”黃鵬博士介紹道,化肥越用越多,土地卻越喫越瘦。1978年化肥消耗總量884萬噸,2015年化肥消耗總量6832.1萬噸。化肥越來越多,產量卻很難再提高,品質更難滿足消費者需求!在從全國各地採集的4萬多個土壤樣本中有機質不達標的佔到87%。

“土壤污染怎麼辦?親土1號全方位修復土壤。”會上黃鵬博士介紹道,親土1號七大生物能技術全面修復土壤,改善土壤物理結構,有效調節土壤pH,針對酸鹼性土壤都有較好的調節緩衝作用。而且含有精製黃腐酸和聚合氨基酸等增效成分,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植株根系活力,促進根系生長,提升作物對土傳病害的抵抗力。此外,親土1號系列菌劑含有6億/g活性菌,增加土壤有益菌數量,以菌抑菌,控制土傳病原菌,而且可以通過生物技術安全高效殺線蟲、殺卵,改善土壤環境,保障蔬菜健康種植。

“我國土壤問題層出不窮,但是在我國的‘土壤修復’行業---肥企市場尚缺乏絕對的領導品牌,親土1號順勢而爲,精準卡位土壤修復市場。”會上金正大集團總裁助理、親土一號南方公司總經理李玉曉介紹,自年初親土1號全面登陸以來,2018年親土1號銷售額高達5.6億元實現新突破,5月單月銷售破億,成爲中國肥料史上銷售增長最快的產品。“養地、防病、抗重茬”的獨特賣點已深入人心。李玉曉強調,150多個市場,幾十種作物,都已經驗證了“親土1號”突出的效果。

金正大集團總裁助理、親土一號南方公司總經理李玉曉

李玉曉介紹,2019年親土一號南方公司將針對南方土壤酸化問題,卡位土壤健康這一品類,通過經濟作物縣建設開發到位,將渠道思想觀念扭轉到位,將示範田建設、觀摩、傳播做到位,爭取2019年土壤改良與修復的新突破。

更多花絮:

齊唱軍歌,歌聲嘹亮

現場試驗,見證科技的魅力

作者丨南方農村報 肖碩

編輯丨小白君

報料丨020-83003400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網農化寶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