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觀音閣作爲宋朝的建築,到如今已經成爲國家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無人敢拆除,每年也吸引了不少的遊客前來參觀。在古代,人們還可以通過它來判斷江水的漲幅,每當汛期帶來,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等露出水面,等到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如同海市蜃樓一樣,如果江水將觀音閣全部淹沒,意味着鄂州也快了。

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拆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然而在徵地賠償問題上,拆遷戶、開發商和政府卻難以達成一致,導致拆遷戶不願拆遷,成爲所謂的”釘子戶”。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最牛的“釘子戶”,它霸佔長江700多年,無人敢拆除,它就是觀音閣。

觀音閣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長江的江心之中,它始建於宋朝時期,明清多次重修。觀音閣長24米,高14米,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以紅石青磚砌就,而其所在的巨型礁石,名爲“龍蟠磯”,所以這裏也被稱爲龍蟠磯寺。

從名字上,我們可以知道這塊礁石是龍的形態,而這座觀音閣,剛好位於龍首之上,看上去氣勢磅礴,十分壯觀。

清朝同治3年,湖廣總督官文,看見江上有小島,島上還有亭臺樓閣,乘船遊覽,消去龍蟠磯並題書"龍蟠曉渡",並將此字刻在正門石碑上,千百年來,龍蟠磯就像一隻巨大的老鱉,用它那寬厚的脊背馱着這座古老的建築。

閣內有一亭三殿二樓,自西向東,分別是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觀音閣下半部如同船舷一般,百年來任憑滔滔江水拍擊咆哮,依然紋絲不動,因此也被人們譽爲“萬里長江第一閣”。可以看到石牆上的幾棵古樹,早已枯萎,近年來老樹上新葉長出,似有起死回生的跡象,一旁還有一口老井,水質清澈見底,水位還要高出江水數尺,十分神奇。

在古代,人們還可以通過它來判斷江水的漲幅,每當汛期帶來,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等露出水面,等到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如同海市蜃樓一樣,如果江水將觀音閣全部淹沒,意味着鄂州也快了。觀音閣作爲宋朝的建築,到如今已經成爲國家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無人敢拆除,每年也吸引了不少的遊客前來參觀。

我們可以想象當年香火鼎盛的時候,船隻穿行於江上,來往的信徒、文人雅士絡繹不絕,閣樓中人聲不絕於耳,如遇江上起霧,望去如同天上仙境。

怎麼樣,對於這麼一座屹立於江心而不倒的建築,你們想去看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