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夢百姓宣講之六:篤行孝道 永駐孝心

宣講人:雲夢縣規劃局 代忠華

代忠華推着父親參觀位於雲夢義堂鎮黃孝村的黃香文化園參觀。

我叫代中華,今年44歲,是縣規劃局一名普通職工。2017年先後榮獲雲夢縣第四屆“十大孝子”、孝感市第九屆“十大孝子”稱號。我只不過是盡了身爲人子的一點孝道和責任,卻獲得了這麼多的榮譽。這不僅是各級組織和各級領導對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優良傳統和美德的重視,也是弘揚社會正能量,更是對我的激勵和鞭策。今天在這裏很高興與大家分享自己孝敬老人的幾個小故事。

一、孝的約定,不辜負祖父祖母的囑託

我出生在一個特殊家庭,父母都是二級殘疾人。1974年4月20日,我的父親在原雲夢縣化肥廠籌建架設安陸到化肥廠專用供電線路時,不幸從電杆上墜落。經搶救,27歲的父親雖保住了性命,卻因高位截肢導致雙下肢完全喪失,長年臥牀。那一年,家庭重擔一下子就落到我祖父母和我母親的身上,此時的我還在襁褓中待哺。

祖父母面對突然喪失勞動力且生活無法自理的正值大好年華的父親,其悲涼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不得不承受這個家庭悲劇。忠厚慈祥的祖父母深愛父母,善良苦命的父母深愛祖父祖母。他們相互扶持,不離不棄地維繫一個完整的家庭。就這樣,祖父母不辭辛勞地照顧父親,讓我們一家從最艱難時候走過來,祖父母言傳身教的家風默默地浸潤着我,讓我從小體會到家的責任。1995年,祖父母相繼不幸去世,可以說祖父母一直照顧着父親的上半程,給了我們一個安穩的家。祖父母臨終時諄諄囑咐我:你的父母身體殘疾,年紀越來越大,你一定要贍養和善待自己的父母!當時我跪在祖輩牀前不停的點頭道:“只要我有一口飯喫,就有父母的一口飯喫”。21歲的我接過照顧父母的重任,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父母雖然70多了,但生活無憂,身體狀況還算穩定。每當清明節祭掃時,我在祖父母墳前告慰此事,想必祖父母在天之靈爲之欣慰而安心。

二、愛的協議,夫妻同心撐起病危之家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是家中長子,自小因家庭狀況艱難,年少懂事,除了幫助家人做家務,照料弟弟外,每天還要幫助臥牀的父親擦洗身體。1992年,原縣化肥廠關照我們家,安排我進廠在食堂做臨時工,開始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原本勤儉節約的我領到工資後,就一分不少的補貼家用和支付父親醫療費用。我的孝心和責任心打動了善良的同事李巧平,我現在的妻子。“選擇我就要選擇我的家庭”,我與李巧平訂婚時有了這個愛的協議。婚後,我倆每天給父母端茶送水、擦身子、更換衣服,夏天翻背、冬天泡腳...... 已經成爲我倆日常必做的“功課”。就這樣,我倆一步步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責任。看到老人愉悅的情景,我倆甭提心裏有多高興了,感覺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誰都願意自家的老人健康長壽,但如果遇到了家有患病老人的情況,作爲子女的我們無法迴避,也不能迴避,更不能將臥病在牀的老人當成包袱和累贅,逃避贍養老人的責任。只有調整心態,體諒老人的心境,用親情和愛心去悉心照顧好老人,才能換來家庭的幸福和睦。多年來,我和妻子正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倆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這個多災多難的家漸漸有了好轉,日子慢慢好起來。

三、善的“謊言”,讓父親活下去安享晚年

屋漏偏逢連夜雨。母親因長期勞累,三次突發腦溢血、中風,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喫喝拉撒需要專人照料,家庭重擔再次落到我們夫妻倆肩上,但我們沒有忘記祖父母臨終囑託和我倆愛的協議,妻子成了我的得力助手,她不怕髒、不怕累,像親生女兒一樣盡心盡力服侍兩老。對此,父親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常常埋怨自己拖累了我們,父親甚至想不開,多次動了輕生的念頭。父親的念頭被我察覺,我就重重地跪在父親面前,跟父親做思想工作:人來到世上,總會遭遇不幸。既然最困難的時候都熬過來,爲什麼現在還有什麼想不開呢?咬咬牙,就會挺過去。爲了安撫父親,我編織了無數個“謊言”寬慰父親。妻子懷孕時,告訴他有孫子抱;兒子自小讀書聰明,我就告訴父親家裏能出一個大學生;兒子大學畢業,談了一個女朋友,我就告訴父親很快能抱重孫……就這樣父親在善意的“謊言”中安享晚年。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孝親路上我們不能停、不能等,特別是孝老不要攀比兄弟姊妹,只需各盡所能地讓父母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讓父母活得安心、活得舒心。當前,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如何讓老人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需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敬老、尊老、愛老的氛圍,讓“孝” 成爲生活習慣;需要人人擁有孝心,追求孝道,樂爲孝事,讓“孝”成爲自覺行爲。2017年7月,我的父母相繼病情加重。7月28日,我遠在寧波工作的兒子特意帶着女朋友回家看望了病重的爺爺、奶奶,父母看到孫子和他的女朋友,二老心裏樂呵呵的,病情居然神奇地有所好轉。

人孝百事成,家和萬事興。說實話,盡孝並不是要給父母多好的物質生活,而是要儘自己的能力讓父母的生活充滿陽光。幾年前,我在雲夢縣城買了房子,父親嫌自己身上有異味,死活不肯搬來住,我與父親“約法三章”,只要父親想老家了,就開車送兩位老人回老家“度假”。父母終於被我說服,兩位老人住進了我們的新屋。

孝道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平時的點點滴滴。常常晚飯之餘,我們夫妻都會帶着父母出門散散步,我用輪椅推着父親,妻子攙扶着母親,一家四口漫步在小城夜色中。小區不少居民與我們素不相識,但對我們夫妻無怨無悔地服侍兩老的行爲都讚不絕口,稱“像代師傅這樣的孝子就在我們身邊,值得我們學習”。

百善之首孝爲先,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出自雲夢本土的千年黃香爲我們樹立了孝子榜樣。孝心往往在在磨難中御風而行,我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久病牀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牀前的孝子對父母的情意,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彌久彌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不但自己要盡孝行孝,同時要傳播孝道,讓孝傳統在黃香故里發揚光大,讓孝文化在夢澤大地家喻戶曉,讓孝的情懷煥發溫暖人心的力量。 ( 2018年11月 )

代忠華推着父親在住處邊的小歡迎散步。

代忠華的妻子牽着公婆參觀黃香文化園。

代忠華(右)同癱瘓的父親接收央視記者採訪。

央視拍攝組導演同雲夢十大孝子代忠華(左二)一家人在工作現場合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