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爾眼科:中國青少年用眼行爲大數據報告發布

(健康時報記者 魏雅寧)11月18日,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聯合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共同發佈《中國青少年用眼行爲大數據報告》,該報告指出應從孩子的用眼距離、用眼時長、用眼時環境光照的強度、戶外活動時長和用眼角度五個維度科學防控近視。“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已多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居全球之首,”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介指出。

楊智寬教授現場發佈報告

此次《大數據報告》是依託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智能產品“雲夾”,在兩年多的時間中對22911名6-17歲學齡兒童青少年進行用眼行爲數據蒐集,獲取1.8億條有效數據。

《大數據報告》顯示,目前僅有45.4%的學生用眼距離大於一尺,28.3%的學生用眼距離甚至低於20cm;83.2%的學生單次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長超過40分鐘,其中超過120分鐘的佔到53.5%;僅有6-9歲的學生每天戶外活動時長達到1小時,10-17歲的學生活動時長均不足1小時,且年齡層越大,戶外活動時長越少;標準用眼角度爲±5°以內(保持上半身直立、目光直視的正確坐姿),但多數的學生在1天的用眼行爲中,98.3%的用眼角度時間在±0-15°之間,1.7%的用眼角度時間超過±15°,屬危險用眼行爲;33.7%的學生在環境光照不足200lux下用眼(標準用眼光照環境:室內除房間正常光源外,還需補充一個檯燈光源)。

此外,《大數據報告》還顯示,一二線城市學生比其他城市學生用眼距離更近、用眼時間更長,閱讀環境光照更好。在週六日,學生用眼距離比在校期間更近、閱讀環境光照更暗、戶外活動時間更少。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組長、溫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呂帆教授表示,研究青少年用眼行爲的地域、城市差異,可以更好的協助當地政府部門地域化地落實國家近視防控工作,幫助父母更有針對性的採取行動,從而更科學地做好青少年近視防控。

北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視光學與視覺科學系Kathryn Saunders教授指出,近視的兒童青少年中,約20%日後會發展爲高度近視(近視度數≥600),而高度近視可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如白內障、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等。數據統計顯示,每100位高度近視患者中至少有一位會因高度近視而致盲。

“通過一系列科學檢查,確定近視度數增長的主因,再通過雲夾監測的用眼行爲報告制定個性化近視防控方案。愛爾眼科正在把近視防控推向個性化診療新時代。”楊智寬教授如是說。

歷時5年研製“雲夾”,使其成爲世界首款近視眼行爲客觀監測與干預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利用完全自主產權的“雲夾”作爲關鍵實驗設備牽頭首個由中國團隊主導的六大洲近視眼大數據多中心研究項目;依託“雲夾”等先進手段明確每個患者的近視病因,進而提供精準的診療方案,開啓個性化近視防控新時代。

(責任編輯:荊雪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