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醫保局獲悉,寧夏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作爲推動“三醫聯動”,發揮醫保槓桿作用的重點,形成了以總額預付爲基本,按病種付費、門診費用按人頭包乾、按病種分值付費、按牀日付費等多元複合式付費方式。

寧夏人注意!醫保支付方式有新變化…

自治區醫保局副局長鄔傑認爲,多元複合式付費方式在規範醫療服務行爲、提高基金使用績效、減輕患者醫療費用負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瞭解,寧夏在全區以醫療機構住院人次、次均費用等考覈指標爲依據,構建住院費用“總額預付、風險共擔、超支自付、結餘留用”的醫保基金支付模式,基金支付由“後付制”轉變爲“預付制”,有效引導醫療機構加強醫療質量內控,遏制了過度醫療服務,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減緩了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的勢頭。

與此同時,寧夏分別在吳忠市鹽池縣、中衛市海原縣開展“創新支付制度,提高衛生效益”試點項目,引入並開展分級診療理念。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門診費用按人頭包乾預付制,縣級醫院實行住院費用按病種總額包乾預付制,實現了因貧未就醫人口、個人就醫負擔、住院費用增幅、門診次均費用、基金運行風險“五個下降”的目標。

在按病種付費方面,寧夏納入的病種已經從2011年的55個提高到2017年的107個,2018年在全區範圍推行按病種付費,使更多治療方式成熟、臨牀路徑規範的疾病納入病種付費範圍,有效降低患者醫療負擔。

此外,針對一些特殊情況,寧夏也不斷探索其他多元化支付方式。比如,針對精神病患者住院特點,寧夏確定了精神病按牀日付費包乾標準,最大程度減輕精神病患者的費用;探索試點日間手術,切實提高病牀週轉率,縮短平均住院牀日,減輕了患者醫療負擔。

寧夏人注意!醫保支付方式有新變化…

來源/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