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醫兒科治療有特點,家長孩子容易接受。“家長有了孩子後會發現中醫更實用,雖然中醫治療慢但是效果真的好。

最近流感來襲,很多孩子發燒,讓家長心急如焚。有人形容,所謂流感,就是一‘感’倒一片,經常出現某個學校好幾個班級被迫停課的情況。

過去孩子一生病就看西醫門診的年輕媽媽,看到這幾年中醫門診很火有些糾結,到底看中醫好還是看西醫好?

其實,中西醫並不對立,能把病看好纔是關鍵。我們來聽聽中醫專家及一些患者的建議。

寒冬防發燒,飲食要得當

孩子生病,家長焦慮,醫生忙碌。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花君霞最近特別忙,一上門診就閒不下來。被孩子們稱爲“花奶奶”的花君霞,現在每天面對的多是因流感發燒而來的各種“中醫小粉”。

“有小孩也有大人,有的是一家子一起來看病。急性的多是感冒、咳喘,咽喉炎、扁桃體炎,慢性的有胃痛、小兒消化不良等。”花君霞介紹,近日門診接診發熱的孩子增多,與目前的氣候特點和飲食不當有很大的關係。

“冬季氣候寒冷,極易外受風寒侵襲,如飲食不當,又缺乏活動,很容易造成外有寒、裏有積熱的狀況而導致發熱。”花君霞提醒,冬至前後,是一年中的寒冷階段,特別是進入三九天,要避免受涼,晚上更是陰寒重,要少帶孩子外出。脾胃虛弱的孩子,不能過食油膩肥甘,晚餐更不能過於油膩及進食太晚。

花君霞說,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收縮而攣急,外受風寒常有頭痛、身痛等症狀,可以服用薑糖水,或生薑加紫蘇葉、蔥白等煮水散寒解表,或選用散寒解表的藥物治療,待出現流黃涕、咳痰黃等熱症時再選用清熱的藥物。小兒出現積食的表現多是口中異味、嘔惡、大便乾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以服用助消化藥物。

冬季也是咳喘的高發期,應積極治療,經治療咳喘緩解,還應鞏固治療。體質虛弱之人,可適當進補、鍛鍊,以增強體質。

中醫兒科治療有特點,家長孩子容易接受

“過去我每天固定看100個號,現在每天要看120人左右。”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兒科主任醫師趙穎,這些天忙得不可開交。

據瞭解,近期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兒科門診每天上午4位醫生出診,下午3位醫生出診,每人每天都要看120人左右,都在超負荷工作。另外,爲了方便不方便請假的孩子,該院每週三晚6點到8點還開設了兒科夜間門診。因爲夜間門診只有2小時,限20個號經常掛完,一般要加到接近30個號,最多時加到了50個號。

“中醫兒科的特點是簡、便、驗、廉,而且中醫兒科的外治方法可以省去孩子喫藥打針的痛苦,家長孩子都容易接受。”趙穎認爲這也是目前中醫兒科就診人多的原因。針對最近多發的呼吸道疾病,該院中醫兒科特色有大椎穴或者耳尖放血、中藥退熱貼穴位貼敷、拔罐刮痧、小兒推拿、中藥灌腸等治療方法,都可以有效減少使用抗生素。

最讓一些年輕媽媽擔心的是孩子夜裏突然發燒,有人會立即帶孩子去醫院。趙穎建議,一般應先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體溫超過攝氏38.5度再喫退燒藥,只要孩子精神狀況好,而且沒有基礎病,可以暫時不用去醫院。

“孩子免疫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差,所以容易發病。平時注意鍛鍊身體,流感季節要多喝水,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戴口罩。”趙穎提醒。

不同階段治療,中西醫各有優劣

“家長有了孩子後會發現中醫更實用,雖然中醫治療慢但是效果真的好。”

“不少人對中醫治療咳嗽綜合調理認可度非常高,尤其是咳嗽後期的治療。不過也有人點出了西醫的優勢,在咳嗽初期確診病源,西醫功不可沒。”

針對這些觀點,趙穎認爲:“其實無論中醫西醫,只要診斷正確用藥得當,都一樣能有效治療流感。沒有西醫快中醫慢一說,採用西醫治療方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流感是自限性疾病,正常病程是7天左右,治療只是幫助患者緩解症狀,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中西醫各有特點。因爲我教中醫耳鼻咽喉學科,與之相關的上呼吸道感染及咳嗽病人較多些。感冒發熱等疾病,如辨證準確,用藥恰當,效果很好的。慢性病的調理也有優勢,具體療程因人而異。”花君霞也給出客觀地分析。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丁學平認爲,感冒的主因是受風寒,加上飲食調節失宜和冬季防風失當,混合因素引起風寒外束、肺氣失宣,內熱鬱積雍塞肺竅,從而出現發熱惡寒、咽痛鼻塞、咳嗽咯痰等症狀。治療不及時會使病邪深入引起肺炎重症。“客觀地講,西醫用抗炎抗病毒的對應性治療方法,看似起效快,但往往拖延病癒時間,因沒能有效調整消化和呼吸系統的抗病防預功能而往往易出現反覆感冒的情況。中醫在處理感冒疾病時的思路比較全面,既針對風寒主因消除惡寒發熱,也兼顧因呼吸系統功能失常出現的咳嗽咯痰鼻塞等症狀,同時也調整因呼吸系統異常導致的消化功能失常。這樣綜合的調整治療其主旨是明確的,預後是良好的,在縮短療程及預防復發方面都較之於西醫有更大的優勢。”丁學平道出了中醫的一些優勢。

來源:新消息報

記者:何玉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