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羲之《游目帖》。王羲之《游目帖》又名《蜀都帖》。

赵孟𫖯《兰亭序十三跋》残本

第一次大劫难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罪魁祸首就是梁元帝萧绎。梁元帝早年因病一眼失明,爱好读书以及作画”他一生勤奋,藏书四十余载,收集起古代罕见的十余万卷图书。

王羲之《曹娥碑》

第二次大劫难发生在隋朝建立不久,隋文帝杨坚也喜好收藏书画,内府藏品,不乏名贵作品。

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巡游扬州,同行的还有一船珍贵书画名迹。

王羲之《二谢帖》 摹本

苏轼《中山松醪赋》(局部)

王羲之《游目帖》

释文: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王羲之《游目帖》又名《蜀都帖》

日本广岛安达万所藏

它经历了中华帝国最辉煌的

唐、宋、元、明、清五朝

却在于1945年毁于战火

幸而在2007年7月10日

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

《游目帖》最终得以原样复原

帖子上墨迹深浅、印泥疏密,

甚至污渍、老旧之处都栩栩如生

书画鉴定家傅熹年观看之后说

《游目帖》“起死回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