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莫愁前路無美景,四好農村路暢行!

四好農村路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

蜿蜒在青山綠水間的農村公路

將詩畫美景串聯

拉近了我們與美景的距離

也給鄉村帶去了人氣與財氣

從一條條泥濘的鄉間土路

到如今通暢整潔連到家門口的通村公路

改革開放40年來

寧波市穩步推進鄉村公路建設

讓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通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

餘姚梁弄鎮

橫坎頭村

在餘姚梁弄鎮橫坎頭村開農家樂的村民黃玲玲,正是因爲家門的這條餘梁公路過上了小康生活,目前家庭年收入能達70多萬元。

黃玲玲:

以前就是黃泥路,而且路也很泥濘,到了下雨天,交通就比較豐封閉.我們去餘姚一趟,要跑山路,車雖然不多,但是不方便。現在都是,自駕車,而且路好了,他們也都過來玩了,我剛開店的時候只有三個包間,只有兩三個人自己做,現在有兩三百個人可以點菜,增加了十倍左右。

15 年前

從橫坎頭村到餘姚市區

翻越高地嶺的盤山公路S213 省道

是連通兩地的唯一通道

來回一趟需要近6個小時

2003 年下半年,寧波市委、市政府爲加快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投資 2000 多萬元建設了餘梁公路。橫坎頭村從此告別了翻山越嶺的時代。

餘姚梁弄鎮

橫坎頭村

像餘梁公路這樣

目前餘姚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

已經達到了1705.22公里

公交班車實現全市265個行政村100%通達

接下來餘姚市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投資約7.5億元,新建或改造提升農村公路446公里,實現同城、達鄉、進村,打通惠民“最後一公里”。

餘姚市市長潘銀浩

把“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兩路兩側、四邊三化、三改一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等專項工作相統籌,完善五級路長制,全面整治提升域環境,推動農村公路管理長效化,效益最大化。

沿途綠蔭遮蔽

一望無際的稻田、果園、大海、鄉間農人的笑臉……

在象山開車,這是你經常能看到的風景

記者在象山下蓮線的伊家驛站休憩時發現,這裏粉牆黛瓦,建有廁所、休息室、停車位等多種設施。象山縣公路段副段長吳愛武告訴記者,象山縣統籌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融”建設,美麗的公路風景成了象山的一張流動名片。

吳愛武:

我們象山不但在各省道上設置了路長制,然後也延伸到了縣道和農村公路,所有的“四好農村路”路都設置了路長制,對“管、養、用”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改革開放40年來

我市的鄉村公路實現了從無到有

從有到密的歷史轉變

目前我市公路通車裏程11230多公里

農村公路總里程達9771.5公里

佔寧波市公路網總里程87%

農村公路的數量、質量在全省乃至全國均走在前列

道路通達之後,我市的城鄉公交也順勢而爲,2016年全市完成了城市客運一體化改造,再遠的山坳也有城鄉公交運抵,這也讓很多村民們的小生意發展成了大產業。梁弄鎮的梅柏橋老伯就是依靠家門口的滸溪線把梁弄大糕賣向了全國各地,隨着交通的不斷便利,梅柏橋老伯賣大糕的收入也在成倍增長。

梅栢橋:

以前是做四個月,每年也就十萬塊錢,12年一年有四十萬,13年有五十萬,15年交通完整了,馬上又漲了,交通都是四連八達的,來梁弄的遊客多了,所以生意火了。

“四好農村路”讓寧波的“綠水青山”成爲了“金山銀山”,而在城鄉客運一體化過程中,寧波把一座座“金山銀山”搬到了每個市民的身邊。

採寫:吳巧

製作、錄音:蔣博

編輯:顧迎燕、董也

策劃:王秋萍

監製:呂岸

總監製:毛洲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