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在農村勞動致富,過體面的生活,照看好孩子讀書,陪伴老人安享晚年。當我們看到這些老人、兒童生活現狀的時候,我們實感悲涼,責任不在己,也由衷地想幫助他們。

看到小強時,眼神清澈明亮,一笑眯成了一條縫,因害羞故意躲着鏡頭。他經常來我門口玩耍,是由年長的奶奶照看着,父母都在外面的城市打拼。今天,他算是穿的比較乾淨了。平時,去他租住的地方,年紀小,也是貪玩,弄的髒兮兮的。他們家屬於典型的留守兒童家庭,也是由奶奶照顧他的飲食起居,老人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每天給他做飯都比較爲難。#扶貧達人在行動#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從我身邊說起,哪些不爲人知的羣體生活現狀

小強

我們都知道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不在身邊陪伴成長,由老人監管,一般指不滿16週歲的兒童。就是這樣,一個基數龐大,特殊的羣體,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心。他們牽動着打工父母的心,牽動着照看老人的心,牽動着學校老師的心,牽動着愛心人士的心。如何解決好他們的身心健康?已經成爲全社會的共識。

今天,我爲大家介紹的是這個羣體中的特殊的現象。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有哪些不爲人知的生活現狀?農村小學撤併後,由於讀書遠,離家遠,租住在鄉鎮街道的陳舊的農房裏,由老人照顧,小孩上學讀書。這樣的羣體就顯得比較特殊了,小孩讀書比較費勁,老人身體狀況差,力不從心。也因此,存在不同一般留守兒童的更大的生活、心理問題。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從我身邊說起,哪些不爲人知的羣體生活現狀

小院住了6戶陪讀家庭

他們客觀的生活現狀具體有哪些?第一,住宿條件差。大多數的學生家長捨不得花錢,租住的地方是被附近村民廢棄的房子,年久失修,潮溼陰冷,雜草叢生,生活條件、質量無從談起。第二,老人年事已高。很多老人都是60歲以上,失去了勞作能力,給孩子做簡單的飯菜也是差強人意,不得已爲之爲之。而且,大部分老人都得有老年常見病,家庭教育、功課輔導也是無從談起。第三, 生活起居不便。由於離家遠,喫的、燒的,用的都得從家裏扛、拿、搬,就算是有,也是一些簡單的生活必需品。沒有電視消遣,更談不上使用便捷的網路消遣。

當我們看到這些老人、兒童生活現狀的時候,我們實感悲涼,責任不在己,也由衷地想幫助他們。他們的父母處在底層,辛苦打工,賺錢不易,無法保證老人、孩子的健康、生活質量。處於成長期的他們,羣體模仿行爲能力強,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行爲,老人無力教導,或管教不適應現代社會,叛逆、羞怯、自卑感等由心而生。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從我身邊說起,哪些不爲人知的羣體生活現狀

大門是壞了,因爲便宜,還是有陪讀家庭租住

由此,我想到了社會的力量,幫助他們改善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但是,社會力量畢竟臨時的,沒有持續性,徹底性。一時之需根本沒有辦法解決此種現象的存在,如何解決?父母的出路問題,也就是在家收入高,有時間陪伴老人、小孩。父母回到孩子的身邊,才能陪伴他們健康成長!而扶貧的根本的目標,就是如何解決好這一對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鄉村振興。扶持農村產業的發展,穩定增收的產業才能帶動鄉村的經濟的發展。收入高了,自然社會問題也會一併得到解決。作爲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在農村勞動致富,過體面的生活,照看好孩子讀書,陪伴老人安享晚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