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武漢市民來說,抗疫的戰鬥依舊尚未結束。

"武漢人是很愛熱鬧的,突然封城之後,大白天也看不到人,就感覺是一座空城了",在和澎湃新聞記者的對話中,悉尼、雅典奧運會羽毛球冠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高崚這樣說。

留守武漢100天 這是羽球奧運冠軍高崚的抗疫故事

春節前從北京返回武漢,經歷了武漢"封城"、"解封",再到從武漢回到北京,剛剛結束隔離的高崚在武漢留守了整整100天。

拒絕恐慌,運動員強大的心理起了作用

撥通高崚的電話,她正處在從武漢回到北京隔離的最後一天,通電話之前,她剛做了核酸檢測,還在等待檢測的結果。

等待,貫穿了高崚留守在武漢的100天全過程。而這100天中,她經歷了"封城"、"解封",每個階段所發生的,時至今日依然讓她難以忘卻。

那段時間,因爲在武漢的生意剛剛起步,高崚和愛人常常在北京、武漢兩地奔波。好在,他們早已養成了入冬就戴口罩的習慣。

高崚解釋說,"因爲本來冬天流感就比較嚴重,還有點霧霾,所以我們在不知道有這個病的時候,就習慣戴口罩,家裏也會常買一些口罩備着。"

一直到1月16日,高崚一家從北京返回武漢準備過年,陸續聽說了病毒的消息,高崚又多買了一些消毒洗手液、酒精等防疫物資,靜心等待新年的到來。

可先於新年到來的,是武漢"封城"的消息。

高崚介紹,因爲現在工作在北京,平時並不經常回武漢,也只有如過年這樣的機會纔可以回到老家,即便是武漢處在疫情的最中心,也從沒想過離開。

"這個病本來就要求人羣不要聚集,那大家去機場、火車站,反而不太安全,而且我們在武漢也有家,也不是像過來玩住酒店的遊客,還是不想增加負擔。"

"封城"之後,高崚第一次出門是去家附近的"盒馬"採購,"真的是好多人,大家都在搶購,有什麼就趕緊拿。"

陸續,她也聽到身邊有人的親戚因爲新冠肺炎去世的消息,"我以前湖北隊有個小師妹的親二姨夫因爲這個病走了,還有我媽以前的同事也是得這個病走了,再就是以前的老街坊也有走的。"

面對恐懼,高崚把微信頭像換成了一張帶有"拒絕恐慌"四個字的照片,20餘年的羽毛球運動生涯,強大的心理素質在這時派上了用場。

"看了這麼多之後就覺得,心態很重要,所以後面就少看這些信息,晚上追追劇放鬆一下。"

但或多或少,那段日子還是讓高崚覺得有些不適,"武漢人是很愛熱鬧的,突然封城之後,大白天也看不到人,就感覺是一座空城了。"

一家人健健康康,纔是最重要的

對於高崚來說,當她還是運動員時,也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

2003年,已經是羽毛球奧運冠軍的高崚正處於運動生涯的黃金期,比賽、訓練佔據了她人生的重心,而羽毛球隊的集體生活也將"非典"和她隔絕開來。

"我記得那會兒剛打完日本公開賽,我們坐飛機回來還覺得好奇怪,飛機上怎麼都沒什麼人。"

"回北京待了不到一個星期,我們就去福建晉江的訓練基地集訓了,封閉集訓了3個月,每天多數時間也都是在訓練,大家都待在基地,接觸的也都是自己人。"

但這兩段疫情帶給高崚最大的感悟,反而是健康的重要性--即便是無法出門,但只要有家人在身邊,一家人健健康康,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財富。

而讓高崚更加覺得欣慰的,是在這次疫情中孩子的改變。

最初北京的學校還沒進行網課教學時,高崚就給兩個孩子報了網課培訓班,"尤其是我們家弟弟,他是屬於有一點小糊塗,但他上網課還挺積極的。"

在學校也採用網課教學之後,高崚講述,學校的老師也對弟弟的印象有了改觀。

"之前他有些跟不上大家的節奏,但是這次回來之後,班主任說弟弟還挺愛學習的,老師對他的印象改變了很多,覺得他用心了,願意讀書學習了,願意請教老師,說他有特別大的進步。"

總結留守武漢的100天,也許在外界看來,這100天或許會有些壓抑,但高崚更願意把這看作是人生中難得的經歷,"人一生中會經歷好多事,這段時間是規劃下一步難得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