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蔣曉玲是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處處長,主要從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日常還要進行反拐宣傳。找到7名被拐兒童後,蔣曉玲說,接下來的目標不僅僅是找到剩下的3個孩子,還要通過AI技術,讓更多被拐或者走失的孩子迴歸親情。

(原標題:一樁打拐大案的背後)

上個月,一張人販子“梅姨”的畫像刷屏朋友圈,微博大V紛紛轉發,一時間在熱搜榜單高居不下。隨後,在全國各地還出現了“梅姨”落網的消息。

稍晚,公安部等官方部門闢謠稱,“梅姨”畫像非官方發佈,其身份與長相暫未查實;各地也都相繼闢謠了所謂的“梅姨落網”。

一張人販子的照片引來如此巨大的關注,背後投射出來的情緒不難理解:對拐賣兒童的痛恨,以及對打拐的堅定支持。

前不久,我島的微觀中國攝製組去了趟四川,在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處,經歷了一場牽動人心的被拐兒童尋回行動…..

蔣曉玲是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處處長,主要從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日常還要進行反拐宣傳。

在這裏,蔣曉玲向我們講述了她親身經歷的一次打拐行動。

2014年,四川警方在一次解救3名被拐兒童的行動中,將犯罪分子王某抓獲歸案。

警方審訊後發現,王某並非第一次犯罪,此案還有“案中案”。王某還交代,他於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連續三年,在四川多地將10名兒童拐賣到廣東。

犯罪嫌疑人王某

人販子王某被抓獲,這幾宗案件宣告告破,但擺在蔣曉玲面前的還有一個難題——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那10名孩子還能找到嗎?

2015年,蔣曉玲開始踏上尋找10名被拐兒童的路。

時間跨度大、地域跨度大、被拐兒童變化大,這些給尋找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2015年,蔣曉玲找到了刑警學院教授,爲10名被拐的孩子畫像,把他們從3歲畫到7歲。然後,她帶着這些照片到廣東,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用肉眼看了十幾萬條數據,把相似的照片一一記錄下來。

“很多民警眼睛都快看瞎了。”蔣曉玲說。

篩出來300多張疑似被拐孩子的照片後,蔣曉玲返回到四川,請被拐孩子家長一一進行辨認。“可惜,很多父母都認不出自己的孩子了。”蔣曉玲只好又做DNA比對,但結果卻是一個都沒有成功。

2017年,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辦向潮汕地區定向推送了10個孩子的尋人啓事和懸賞公告,凡能提供有價值線索的,懸賞三萬。

但效果也很差,“最終只接到了十幾個關注此事的熱心市民的電話。”一時間,蔣曉玲的工作陷入僵局。

轉機出現在蔣曉玲通過公安部瞭解到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技術之後。

“我們把10個孩子3歲時候的照片,通過大數據畫到13歲,然後對數據進行碰撞比對。我們一共比了3次,第一次找到4個孩子,其中3個孩子都是人工智能畫出來的第一名。第二次找到1個孩子,第三次又找到2個孩子。”

警方一共通過AI技術找到了7名被拐兒童,他們全都被拐超過10年。

“起初也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但沒想到效果會這麼好。”蔣曉玲感嘆道。

找到7名被拐兒童後,蔣曉玲說,接下來的目標不僅僅是找到剩下的3個孩子,還要通過AI技術,讓更多被拐或者走失的孩子迴歸親情。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但回家的路只有一條,這條路上所有人的奮鬥目標只有一個:爲每一個被拐家庭亮起一盞燈,讓這盞燈溫暖長明。”

致敬打拐衛士,願“天下無拐”!

肖琦 本文來源:俠客島 責任編輯:肖琦_NN67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