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戀時,有的人會拼命減肥,購物,醉酒等。這種行爲讓我們感覺到這個成年人如同一個小孩子,這種現象叫心理退行。

    有的人戀愛了一段時間後,不愛對方了,卻無法分割,說好了分手,可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再次聯繫對方。這種叫依戀飢渴。

    有的人和戀人分開後度日如年,分離會引起恐慌,引起身體和精神雙重不適,同時會帶給她孤獨和空虛。這種現象心理學上叫做戒斷反應。

    他們都是我們心中的內在小孩在搞怪,大家肯定會問,內在小孩太壞了,怎麼搞出來的都是壞事呢?

    有沒有好事呢?有,當然有了。內在小孩也是我們積極向上的動力之源,也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赤子之心。

    我們只有瞭解了我們的內在小孩,才能擺脫和跳出原來的桎梏,重新認識和控制自己。

    有的人會說,我要把我心中的內在小孩關起來,不要她出來,這樣她就不會左右我了。

    錯。

    一個孩子從小被父母管理的特別嚴格,事事被控制,她在成年後尋找伴侶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尋找能控制自己的女孩子。

    這個就如同你在中國經常喫餃子,到了國外看到餃子就會覺得餃子很熟悉,點菜的時候不由自主會選擇餃子是一樣的。

    平時自控能力強的人不太會感覺到內在小孩的存在,可是,一旦出現特殊情況,童年曾經類似的創傷經歷就會不受控制的出現。

    這個時候平時被壓抑的情緒就會被激活,然後出來作妖。

  • 自我爲中心的人,他的特徵是:不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基本不能感受到對方的感受。

    習慣說什麼就是什麼,要求別人都要按照自己制定的規則去做事。

    嚴重的還要求所有的人圍繞在他身邊,把所有的人都歸在他的範疇中。

    這種人控制慾特強,也很自私,允許他是血肉之軀,但是別人必須是鋼筋水泥混合物做成的堅硬之軀。

    自己身體不適可以睡覺,不工作,別人生病也不能住院。

  • 追求完美的人,一般都比較自戀,特別在意細節的完美,做任何事情不允許留下半點遺憾,同時也是不允許別人犯錯的。

    這種人不好的地方是不能和自律能力差的人相處,不但會瞧不上眼,還會滋生各種矛盾。

    好的地方是會讓自己成爲優秀的人,然後吸引到一羣努力想變優秀的人。

    這種人一般不會允許自己太過於差勁,所以大多會把自己活成大家羨慕嫉妒恨的人物。

  • 在戀愛婚姻中出現矛盾的時候,一般性戀人之間會出現兩種現象:

    一種是埋怨,抱怨,指責,想盡一切辦法把責任嫁接到對方身上。是一種拒絕在親密關係中成長的行爲。

    另一種則是積極的應對,把出現的矛盾當成自己成長的養料,覺得這就是自己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是極其寶貴的,是可以讓自己成長變成熟的。

    遇到第一種你會無限痛苦,遇到第二種你會幸福無限。

  • 心理學中說到:我們小時候與異性父母的關係,在長大後就決定了我們與愛人之間的關係。

    這句話咋一聽不覺得什麼,可是真正感受後就會覺得此話不要太正確。

    我們往往會在成年後,在愛情中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拯救童年時的不幸。這是一種輪迴的愛。

    成年後在尋找對象的時候,會出現兩類:

    一類是尋找和異性父母一樣的類型。

    一種則是在截然相反的兩種類型中搖擺不定。

    心理學中的這一結論,告訴我們,尋找對象的時候,一定要看他和他異性父母的相處方式。

    假如一個男的很不尊重他的母親,對母親說話極不耐煩,那你就要小心,結婚後他對你也會同樣了。

    一般人們都會尋找和異性父母同類型的,你有可能和他的母親是同類型。假如不是,他內心住着的哪個內在小孩,

    就會時不時出來想把你改造成和他媽一樣類型的人。那麼,你覺得你願意爲了他改造嗎?假如你願意保持自我個性,

    不願意改造,這就會在你的婚姻中出現數不清的矛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