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挖財錢堂社區達人:安與好,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俗話說“婆媳是天敵”。之所以成爲天敵,是因爲她們深愛着同一個男人。其實,這兩種愛是不同的,一種是母愛,一種是情愛。按常理來說,應該相安無事,但是由於年齡的差距,造成彼此世界觀的不同,導致她們認爲自己所給予這個家庭以及這個男人,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她們倆這份不同的“愛”,就好象拔河一樣,讓這個年輕的男人在中間身心疲憊。這種家庭矛盾在生活中日積月累,每個人心裏都有着一份訴不清的委曲,說不準哪一天、哪一句話、哪一件小事就成了“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了。

那麼,今天我就和財友們探討一下,如何做一個聰明的兒媳,智慧的與婆婆相處,讓家庭處處充滿歡聲笑語。

一、正確認識年齡差異所帶來的不同觀點

婆婆所處的成長年代,大都生活比較艱苦,有着那代人獨有的喫苦耐勞的品德。她們的思想相對趨於保守,沒有年輕人的時尚和新潮,也看不慣年輕人的奢侈消費,但是她們的生活經驗卻比年輕人要豐富得多。作爲晚輩,我們要正確的、理性的看待這種觀點上的差異。一言一行,要以恭敬的心態,多聽取、借鑑老人的意見。“不聽老人言,喫虧在眼前”,凡是能夠流傳下來的諺語,都是經過生活無數次驗證的真理。

二、學會換位思考

“思想指揮行動”。正是由於年齡差異帶來的不同認知,老人在生活習慣、行事風格等方面,往往與年輕人大相徑庭。作爲晚輩,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老人的角度,多理解老人的想法與做法。當然,這個換位思考包含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跟財友們分享一個我生活中由於換位思考,而及時化解矛盾的例子。十年前婆婆給一時受人迷惑的小叔子還了兩三百萬的賭債,而我買房子時婆婆卻分文未予支援。我開始也百思不解,甚至十分氣憤。後來,學會了換位思考,我明白了作爲老人來說,她希望每個孩子都生活的最好,她偏袒不是不認可你,而是心裏總是會去幫助照顧較弱的那一個。她希望幾個手指頭伸出來,都一樣的齊頭並進。我又在想,如果我們遇到這種突發事情的話,婆婆肯定也會不遺餘力的幫助我。如此一想,便能夠理解婆婆的做法了,無形中也就減少了很多的家庭矛盾。

三、生活中多關心老人

老人退休在家,基本上脫離了社會。相對於年輕人精彩紛呈,生活很是孤單寂寞。他們的世界越來越小,小到只有兒女,只有一個家。作爲子女來說,要經常回家看望老人,多陪老人聊聊天。即便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回家,也要經常打個電話問候問候。要讓老人覺得因爲有你們的關心和牽掛,從而感覺心裏滿滿當當。再者,“言傳不如身教”,你所有的一舉一動,都在你孩子的心目中沉甸甸地記載着,你現在的行爲,將成爲一種生命的輪迴。

四、不要吝嗇你的稱呼

以我多年做兒媳的經驗來看,“嘴巴叫得甜”的兒媳婦,最能博得婆婆歡心,這嘴巴可不僅僅是“爸媽”要叫得甜哦。有一次跟婆婆逛街街,遇到她的一位朋友,我立馬走過去挽着婆婆的胳膊笑着的說:“阿姨好,經常聽我媽在家提起您呢,您要抽空常到我們家串串門,跟我媽一起聊聊天,否則她天天唸叨您呢,到時候在我們喫飯,我再給您做幾個菜。”哎呀,就這幾句話,這一路上婆婆的嘴巴就笑得沒有合起來過。

五、多給老人購買禮物

記得小時候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一個會說:“我媽昨天給我買了大白兔奶糖,可甜了。”另一個立馬會說:“大白兔有啥好喫的呀,我媽還給我買了巧克力呢。”

有人說“老小老小”,意思是說老人們常常像個孩子一樣。“大白兔奶糖”的事件,我親眼目睹在我婆婆這兒又重新上演了。前天晚上,婆婆的朋友來家裏玩,她們在客廳聊天,我聽到婆婆誇那個阿姨身上的衣服好看,阿姨說是閨女買的。婆婆立馬從櫃子裏也拿出了兩三件衣服出來說:“我家的孩子也孝順,這都是她們給我買的。”

老人之間能夠炫耀資本的,其實並不是衣物,而是兒女的孝順。衣物只不過是炫耀幸福的載體。

六、要讓老人有價值感

每到週日,婆婆會做上一大桌子的菜,讓我們回去喫飯。我就在朋友圈裏發婆婆做的飯菜,婆婆看見了很是開心。前兩天,在朋友圈裏曬了婆婆包給我的酸菜餃子後,第二天婆婆又給我包了好大的一袋水餃。我老公調侃我說:“就你鬼聰明,一條微信,哄得老媽忙活大半天。”其實,老公的話只說對了一半,應該說她覺得她的行爲得到了晚輩的認可和喜愛,特別是看到我發的微信,她更有一種被子女所需要的價值感。忙活半天,也許很累,但更多的是心甘情願,更多的是累並開心。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與婆婆之間,也曾經經歷過一些這種觀念上的差異,好在我們彼此都能夠相互理解和包容,加之婚姻生活給予我的成長,以及說話行事日漸圓潤,我們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家和萬事興”。中國人講究以和爲貴,和和氣氣,才能夠讓家庭歡聲笑語,幸福美滿。讓我們一起謹記這一點,做一個聰明智慧的兒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