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静读时光丨少抱怨,才能多如愿

0 1

表姐被提拔后,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了。

大家都很羡慕她,那是个非常重要的岗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想得到的。

本来,表姐在年龄上没有优势,和一群年轻人竞争,许多人不看好她。但她有个优点:多年来,心态很好,很少抱怨,总是低下头,默默干好自己的事。

刚工作时,她所在的部门,活多人少,效益不好,工资发放没有保障。

有些人便怨气十足,不是撂挑子,不管不顾,使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就是不好好工作,疲于应付,挣多少钱干多少活;有的人甚至辞职,外出发展了。

表姐开始也有些不满和抱怨,但她客观分析后,很快接受了现实,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工作上更加努力。

作为部门负责人,她一个人承担五六个人的工作量,经常加班加点,但她很少提条件,不怨天尤人,始终用积极心态应对压力。

后来,表姐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绩,她主持的几个项目,先后获得省市大奖;她所在的部门,效益也开始好起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了。

因为工作突出,表姐被推荐为后备干部,这一次,她的各方面条件都达到要求,加上多次获奖的独特优势,稳重积极的性格优势,提拔重用顺理成章。

很少抱怨的人,身上散发着积极进取的正能量,他们不断进步,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专注中实现一个个目标,许多事情都能如己所愿。

少抱怨,才能多如愿。

02

年少时,我是个爱抱怨的人。

中专毕业后,因为工作没着落,我回到家乡打零工,情绪低落到极点,总是不由自主地抱怨。

抱怨自己出身农家,没钱没背景;抱怨父亲没本事,让我们跟着他受累;甚至抱怨社会不公,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如此悬殊……

一天, 我和父亲到砖瓦窑干活。那时,工人们中午刚下班,我拉着平板车,父亲在后面推,平板车上装满损坏的砖胚,我们必须在下午上班前,清理完损坏的砖胚,不能影响下一步工作。

头顶是烈日炎炎,脚下是步履蹒跚,我和父亲弯着腰,身子前倾,喘着粗气,艰难地前行着。

我的心情糟糕透了,这样艰苦的日子,何时才能熬出头?

我又开始抱怨:天气太差,热得让人受不了;老板太黑,给我们的工钱太低……

中间休息时,父亲对我说:“孩子,你总是抱怨,但抱怨有用吗?它只会让你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处处不如愿,这是你愿意看到的结果吗?”

我忍了忍,没有再说什么,想想自己回家后的状态,确实快成只会发牢骚的“怨男”了。

如果一直抱怨,结果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毁了自己的一生。

想到这些,我决定停止抱怨,及时止损,用全新姿态面对生活。

那些爱抱怨的人,认知水平低,懒得付出行动来改变。

在他们眼里,自己条件不好,命运不佳,别人总和他过不去。

如果总是抱怨,负能量太多,就会把不好的态度投射到生活中,使自己陷入困境。

正如吸引力法则所说,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一切不如愿都是自找的。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是抱怨越多,进步越小结果也越惨。

条件再好,也经不起抱怨的侵蚀,结果会由好变差;条件不好,如果还抱怨不止,注定会永不翻身。

03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内归因,它是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

那些善于内归因的人,很少抱怨,他们懂得反思,从来都是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婚姻不顺,固然有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和自己不用心,综合素养不高有关;

工作不顺,可能是职场上没有遇到伯乐,但更应该反思自己会不会积极表现;

事情办砸,或许别人和你配合太差,但从另一面说明自己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人生总会遇到各种不如愿,但不如愿不是用来抱怨的,而是用来改变的。

如果遇到问题,能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情绪、努力程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停止抱怨,从改变自己开始,事情的结果就会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接受不能改变的外因,不抱怨;改变可以改变的内因,不放弃,这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内归因的人反省,向内反省是成长外归因的人抱怨,向外抱怨是自伤。

与其抱怨身处黑暗,停止自我成长;不如改变提灯前行,寻找新的出路。

那些很少抱怨的人,最终都成了人生赢家。

来源:品味遵义

文:心平气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