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静听时光|千年仡佬 生生不息

文:孙莉

朗读者:西西粒

秋风吹拂,俯瞰务川这块土地,一群群身着盛装的仡佬先民缓缓走来,他们从哪里来?将走向哪里?

沿着时间的轨迹,探寻曾经的繁华。

答案从三千多年前的传说开始。

那一天,风和日丽,一群濮人在深山劈石垦荒,其中有一位父母早逝的年轻人刨出了红石头,觉得好玩就带了回家。收山货的商人听说了此事,急忙赶往年轻人家里,商人详细询问了发现红石头的经过,认定这是朱砂,并将红石头全部买走。

“红石头是朱砂,可以卖钱,是吉祥之物!”一时间,务川境内的濮人纷纷开始开采,发现红石头的年轻人把这珍贵的吉祥之物献给了当时西周的皇帝周武王,武王视为至宝,立刻封年轻人为“宝王”。

随后,朱砂顺洪渡河、经乌江,到长江,开始进入中原,中原的汉人带着中原的文化也由水路进入务川。

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们都尊朱砂为神物,企图通过朱砂炼丹追求长生不老,务川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中心,史书记载,秦朝时,大量术士到这里炼“长生不老丹”,通过炼丹而生成的水银,被认为具有较好的防腐性,在古代中医中被视为外科祛腐生肌、消炎杀毒的良药。

有考古学者认为:务川所产朱砂、水银完全有可能在秦汉时就已进入秦帝国都城咸阳,并成为秦皇陵“百川江河大海”水银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见,务川仡佬族先民对丹砂的开发利用以及水银冶炼技术的掌握,已在全国遥遥领先,也正是这个兴盛的产业,让务川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设置税务机构的县府。

仡佬族民间花灯戏表演

据嘉靖《贵州通志》记载:务川县所属思南府“舟楫往来,商贾鳞集。郡产朱砂、水银、绵蜡皆中州所重者,商人故多趋焉”,由此可见,务川历史上商业曾因丹砂而繁荣兴盛。

风雨上千年,因丹砂而兴起的务川仡佬族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丹砂文化和民族文化。

如今,洪渡河上涛声依旧,巨大的石崖水天相接,被誉为“仡佬之源”的九天母石岿然屹立。

每年清明之际,全国各地的仡佬族后裔们手捧自己居住地的黄土,相聚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天朝祖大典。

务川仡佬族祭天朝祖祭祀大典暨闹春活动

仡佬族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天地山川、风云雷雨、日月星辰、金石草木等皆有灵性,在日常生活中,仡佬族这种“万物有灵”的信仰更是随处可见:上山敬山神、饮水敬龙神、行路敬土地神、在家要敬祖先。

对万物和祖先的敬畏,成就了仡佬族人对生命生存的理解:以“和合”为核心,寻求与天地的“和合”、与自然的“和合”、与各民族同胞的“和合”,寻找生命的“和合”、身心的“和合”。

在仡佬族人祭天朝祖的活动中,除了缅怀先祖,敬天法地的仪式外,一些民间活动也颇有意思:“高台舞狮”用雄狮体现出民族的神勇;“仡佬傩戏”驱魔辟邪,祈福纳祥,至今仍在上演;民间娱乐的纸牌,更是讲究“天地人和”,意表“天人合一”,“顺应天理”,“浑然天成”。

每年秋季的吃新节,更是务川仡佬族人最热闹的日子,家家户户邀约一起,庆贺丰收,敬祭天地。民间美食三幺台,便是仡佬族人待客的最高食俗礼仪,意为接风洗尘、四方团圆、八方醉酒,尽显古道衷肠,感受生生不息、和合共存的仡佬世界。

仡佬族人的自信,源于一个人的英勇。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杀虎救父,冒死救师,以身救主的“三忠三烈”勇士申佑。

申佑,字天锡。仡佬族人。公元1425年生于今天的太坪乡龙潭村,十六岁时,因当时明王朝尚未在贵州开科取士,申祐便前往云南昆明参加乡试,一试即中,成了当地大名鼎鼎小举人。19岁考中进士,官拜四川首审道监察御史,虽然年纪轻轻,但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弹劾,成了当时较为出名的省部级“纪委书记”。

公元1449年,瓦刺军大举入侵,申佑以御史身份,奉诏从征。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刺军围击,申佑为保皇上安全,穿龙衣,乘辇出征诱敌,年仅24岁的申佑遇害殉难。

申佑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忠、孝、义”的仡佬族灵魂。后来,申佑得到朝廷赐谥“忠节”,并于嘉靖十年,由巡按御史郭弘化令思南府、务川县分别立祠以祀之,祠名“申忠节公祠”。

抚摸岁月的沧桑,仡佬文明在一个新的时代被升华。

朗读者:西西粒

朗读爱好者

(点击图片查看“寻找朗读者”活动详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