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我,假如你的生命就剩下一年了,你会怎么办?”

我不假思索的说,辞职出去周游世界,好好的跟家人告别,跟朋友告别吧。

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居然想到的是怎么跟家人告别?

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就剩下一年,我会不会选择告诉家人这个消息呢?

特别巧合的情况下,看了这部电影《别告诉她》,我想我应该有自己的决定了。

在这部电影里,善意的谎言背后,大概是对家人的爱与责任吧。

其实人的一生,可能从来都没有数过,自己到底说过多少谎言,而哪些又是自认为为了对方好而说的善意的谎言呢?

如果这个人知道结果之后是感激,还是难以承受呢?

电影《别告诉她》是由华裔女导演王子逸自家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讲述了讲述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罹癌,但家人选择隐瞒奶奶,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但在纽约长大的碧莉(奥卡菲娜饰演)认为知道自己病况是奶奶的人权,因此在华人家庭中上演一场中西文化冲突,一部寻根家庭喜剧。

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特别有种李安初期家庭三部曲的味道,同样是长期在西方国家多年,受中西方文化影响的导演,同样针对文化冲突中的家庭伦理故事来展开。

镜头真实质朴,带有浓厚的华裔味道的中国故事。但不同于李安的《推手》、《喜宴》的讲述中国的太极拳、婚礼喜宴等中国特色的故事。

《别告诉她》触及的一个中国人很忌讳的话题,那就是死亡。而这个话题正是所有人们不愿意面对,但是人生在世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王子逸的巧妙之处在于,她并没有用说教的方式,试图说服观众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而是通过展现不同文化对于这个话题的态度和反应,展现了片中多种身份、多种年龄段的人们之间的不同价值观,一个家庭里的众生相,一个家庭的故事也是社会时代变迁的缩影。

影片毫无刻意表演的成分,真实的就像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一样,却有着浓厚的真情实感,是一部十分治愈温馨的作品。

我们生活中一定会遇到的难以抉择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时,我们应该作何抉择呢?善意的谎言,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

人们都愿意听真话,但是有时候真话总是太残酷了,甚至可以直接击垮一个人。

影片中慈祥的奶奶,却查出来癌症晚期,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孙女比利知道后十分伤心。

而爸爸却告诉比利,不让她告诉奶奶病情。

比利生长于美国,受人权文化浸染多年,她坚持应该告诉奶奶真相,那是她的权利。

万一奶奶有什么想要完成的遗愿呢?

一场父女之间卧室里的促膝长谈,一场关于要不要告诉奶奶实情的话题辩论,简单明了的向观众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在西方文化里强调人权,强调个人的价值,而在东方文化中人是归属于家,是一个集体。

而家里的一个人生病了,就是整个家庭的责任。

爸爸说,不告诉奶奶实情,是为了奶奶好。

告诉奶奶,是她拥有了知情权,却将这个沉重的消息全压到了奶奶的身上。

有时候压到一个人的不是疾病,而是死亡的恐惧。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的时候,可能还没等到病发,人的心理就被击垮了。

我只知道在中国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除了表面上对于病人好这个善意的谎言以外。

从爸爸的嘴里我听到了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将这个癌症的痛苦转移到家人身上,由家人来帮奶奶承受,这大概就是亲情的大爱吧。

儿女们宁愿承担不如实告知的责任,也要给奶奶一个放松的心情和愉快的晚年生活。

这样的观念暂时说服了比利,以参加表弟婚礼的名义,全家人都聚集到奶奶的身边。

其实奶奶应该有知道自己病情的权利,因为就像比利所说的,万一奶奶有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呢?

她需要知道自己生命的长度,可以好好规划,跟自己好好告别。

可是家人却说,奶奶没有愿望,这样忽视奶奶的个人想法,是正确的吗?

如果奶奶知道了,会不会生气呢?

其实我觉得,奶奶可能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有所感受的,就算家人不说,欺骗到底,到了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候,奶奶还是会知道的。

只是奶奶也在配合着家人们的孝心,不想直面残酷的病情罢了。

“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一定要想得开,千万不能钻牛角尖。因为生活不光是你去做什么,更是你如何去做。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非常重要。”

家人便是奶奶的精神支柱,而奶奶也是家人的灵魂所在吧。

一家人虽然口不言说,但是内心都是知道的,因为他们都知道,都是为了对方好,是家人的爱才会让他们做出这种选择吧。

所以电影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悲伤的基调,但却在整个过程中,有笑有泪,让人哭笑不得,幽默中透露着温情,温情里满满的全是家人们之间的爱。悲情内核下,满满的幽默和温情

明明是一个奶奶患癌症的故事,却是要用一个婚宴来将家人聚集到一起。

一边是内心悲伤的情绪,而另一边表面上还要表现出喜悦开心的表情。

所有每个人的表演和情绪就成了后面剧情的很大看点,家庭聚会上、婚宴上、比利陪奶奶的过程……

每一场家庭聚餐,家人一起忙活做饭,吃饭夹菜,互相聊天问好,浓浓的烟火气。

而导演通过吃饭间的交谈,呈现出家人们在不同国家文化沾染下的不同性格。

中国的豁达、开朗、传统——奶奶为代表的家人

美国的追求自由、强调人权——比利一家人

日本的隐忍、含蓄、内敛——大伯一家人

影片中传达的不同国家文化观念差异,似乎像刻意为之,但又像真实发生的故事。

每个家人从最开始的性格模糊,在一次次的吃饭和交谈中渐渐立体了起来。

最开始贤惠孝顺的妈妈,却也会在背后跟比利吐槽奶奶作为婆婆的霸道。

慈祥的奶奶,也会吐槽表弟媳妇日本人不会说话,呆头呆脑的。

二奶奶虽然也年纪大了,但是却思维很清楚,一直坚持不让告诉奶奶实情。

饭桌上,热情的小姑还会跟比利妈妈讨论让孩子去国外留学的事情,明明内心十分羡慕,却还违心的说国外不好。

虽然家人们接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但是最终还是一致的选择了隐瞒。

骨子里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在面对是否告诉奶奶实情这个问题上,大家却是一致的选择隐瞒。

奶奶带着比利晨起练气大喊排浊气,硬朗慈祥的精气神,一点都不像生病的人。

深夜酒店里,爸爸跟大伯关于亲情的探讨。

又一次让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呈现给了观众,讨论没有结果,也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用而已。

悲伤的情绪还是需要释放的。

婚宴上,中国传统的喜宴氛围,热闹、喜庆。而深受日本隐忍文化下的大伯,却在舞台上痛哭起来,内心的悲伤只能通过喜极而泣来表现出来。

这场为了见奶奶而举办的婚礼,是一场喜庆的宴会,又像一场悲伤的告别仪式。

家人们承受着奶奶生病的悲伤,却要强忍泪水,强颜欢笑,只为了给奶奶一个开心的喜庆的告别。

这个过程中,曾经家人们最害怕比利说出真相,而比利却在矛盾挣扎中始终没有说出实情。

霓虹灯下,充满烟火气的街道,而比利却沉浸在奶奶生病的痛苦中,却不能言明。

酒店里,跟表弟抱头疼哭,释放悲伤情绪,比利和家人们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观众也需要。

在这个悲伤的故事里,还要装的开心,对于家人又何尝不是残忍呢,但是他们还是坚持如此。

毕竟活着的人应该有更长的时间来消化情绪,而奶奶就剩了三个月的时间了。

成长就是一个自我和解的过程,比利从最开始的执意说出真相,到最后为了奶奶的快乐,选择隐瞒病情,在离开的汽车上,比利看着窗外一点点逝去的童年回忆,还有即将逝去的亲人。

既是对城市高速发的感慨,对童年回忆的怅惘,同时也是此次旅程中自己面对生死抉择的感慨。

比利成长了,在生死面前,什么事情也都成为了小事,而比利无力改变的现实与理想中产生的冲突,也在这次经历中慢慢和解了。真相、人权背后,是亲情的感念和生命的敬畏

家人应不应该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病情呢?到底是坚守亲人的责任,还是让她享受人权呢?

导演很巧妙的抛出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留给观众做选择,给电影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但是影片结尾花絮中,似乎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暖心的结局,“奶奶确诊癌症已六年,至今仍然健在”。

这个奇迹般的结局或许不会发生在每个罹患癌症的人身上,但是导演还是想把对生命的希望带给观众,在表现自己在隐瞒过程中矛盾和纠结,比利对生命和亲情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悟。

面对亲人的生命课题,是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题。

《别告诉她》除了探讨亲情之爱,更多的还是向观众传达一种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 ,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当一个人生活无忧、心情愉悦的时候,他不会想到死亡,但是当他去过医院,经历过身边人的疾病生死的时候,大概会更加重视生命的价值吧。

在生死面前,任何平时纠结的大事,都成了微不足道的事情。

对于一个罹患癌症的人来说,告知病情和隐瞒病情都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对错,就看每个人的选择。

庄子说过:“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必经之路,生而喜悦,死而忧伤。从人的一出生便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而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扩展无限的宽度,便是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

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或如鲜花般绚烂,或如草芥般平凡……有人说,一辈子很长,长到你会有无数次感觉自己活够了 有人说,一辈子很短,短到你还没有回过神来,它就已经过去了

人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人,很多故事,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心酸,如何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更有意义?

大概就是想自己所想,干自己所干,或为梦想、或为家人、或为钱财,执着于自己的初心,活在当下,为了自己追求的奋力去拼搏,努力,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只求无愧于心。

当自己真的到了跟自己告别的时候,就算是不知道生命的最终长度,也不枉此生的努力吧。

借这部电影送给所有朋友,愿我们都可以拥抱亲情,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