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上海滬劇節目到澳門科大演出,蘇香玫特意請了許多在澳老上海去看戲,老人們很感動,“竟然能在澳門看到滬劇”。蘇香玫坦言,澳門迴歸這20年,能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但她還是鍾情於教育事業。

原標題:在澳門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這位女主持爲何鍾情這件事情|上觀直擊澳門

摘要:“這20年澳門社會進步有目共睹,相信未來20年會有更大的飛躍。”蘇香玫很有信心。

曾是澳門電視臺主持人的蘇香玫,職業生涯中念過無數臺詞,但一句臺詞讓她終生難忘。“今夜,迷人的星光從北國漠河一直亮到了南海濠江邊;今天,澳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接受採訪時,她一字一句地念給記者聽。

迴歸晚會主持人

“1999年,我正當青年。除了在電視臺當主持人,作爲全國工商聯委員,我經常往返於北京和港澳兩地,爲企業招商引資,因此我的普通話比較好。”同一年,新華社澳門分社和央視正在籌辦首都各界慶祝澳門迴歸的文藝晚會,希望邀請一名澳門的主持人。

“那是我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我能代表澳門向全世界展示澳門人的風采。”1999年12月5日,蘇香玫提前半個月抵達北京,參加集中彩排活動。當時她的搭檔是趙忠祥、倪萍和濮存昕。

“晚會是全球現場直播。我的壓力非常大,一說普通話就腦子一片空白。”蘇香玫就此請教過趙忠祥。“當時趙老師安慰我,自然就好,可以代表澳門的風格。”

12月20日,蘇香玫參與主持祝迴歸文藝晚會。“‘今夜,迷人的星光從北國漠河一直亮到了南海濠江邊’,這是我整晚的第一句臺詞,而當我說出‘今天澳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時,熱淚盈眶。”那一刻,象徵着澳門人世世代代的盼望終於成真,回到了祖國懷抱。

澳門本土居民

作爲一名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蘇香玫感受着澳門20年來的變化。迴歸以前,澳門的遊客量是700萬,今年已經突破4000萬;澳門GDP從1999年的518.72億澳門元增長至2018年的4446.66億澳門元,增長了近8倍;而澳門的人均GDP到2018年已經達到67.35萬澳門元,是20年前的5.5倍。

在20年裏,總有一些特殊時刻讓她印象深刻。“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澳門遇到金融風暴,經濟危機,還是非典疫情,祖國始終是我們強大的後盾。”蘇香玫還記得2017年風災,澳門半島的很多樹木倒塌,由於沒有電,很多警察只能手工鋸樹。

正當澳門斷水斷電,滿目瘡痍的時候,駐澳部隊出動了,只用一兩天就完成了清理。“當時很多居民主動給解放軍送水送餐,他們都不肯要。市民很感動,發自內心地感謝解放軍。”

與此同時,鄰近的廣東連夜通過拱北口岸把各種救災物資運來。“澳門有困難,國家就出手。”蘇香玫很感慨,澳門市民實實在在感到國家的支持。

澳門科大校董

在所有社會身份中,蘇香玫最看重的是澳門科技大學創校校董、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行政委員。澳門迴歸前夕,爲彌補本地高校資源不足問題,社會賢達開始籌建私立性質的澳門科技大學。由於同內地聯繫密切,蘇香玫被邀請參與創校工作,並擔任校董及公關事務部主任。

“一切從零開始。”蘇香玫回憶當年的不易,師資匱乏、生源不足。爲了尋求內地支持,她曾連續飛6座城市,每座城市待兩天,與當地政府機構協調,並與其他校董商議,及時做出決策。

迴歸後首個工作日,遞到特首何厚鏵案前的第一份申請檔,就是澳門科大的申辦報告。2000年大學成立後,蘇香玫負責公關、招生等工作。“剛回歸的時候,內地認爲澳門就是座賭城,並不知道澳門的大學情況。20年後的今天,澳門科大在內地的分數線都在一本以上,這是內地師生對我們的肯定。”

蘇香玫也注意到香港大中學生近期的一些行爲,“顯然是當地教育出了問題”。讓她感到欣慰的是,澳門年輕人對祖國強烈的認同感,以及對作爲澳門人的驕傲與自豪。“孩子們通過教科書學習中國歷史,通過去內地交流訪問了解真實情況,從小培養愛國愛澳情懷。”

蘇香玫坦言,澳門迴歸這20年,能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但她還是鍾情於教育事業。“看着學生成長成才,這20年的辛勤付出,還是很有滿足感。”

滬澳協會會長

從今年起,蘇香玫又多了一重身份——滬澳經濟文化發展協會會長。“滬港間有經濟發展協會,我想上海與澳門之間也該有類似的社團。”但她希望滬澳合作不侷限於經濟領域,因此社團名稱中多了“文化”兩字。

“這個社團應該成爲滬澳交流的橋,上海人在澳門的家。”蘇香玫強調。她舉了個例子,上海的文藝團體、演出機構去澳門舉辦活動,滬澳經濟文化發展協會可以發揮在地優勢,幫上海朋友搞宣傳做推廣找場地,上海朋友不必再擔心人生地不熟。合作往往是雙贏的。之前,上海滬劇節目到澳門科大演出,蘇香玫特意請了許多在澳老上海去看戲,老人們很感動,“竟然能在澳門看到滬劇”。

今年11月,“滬澳合作會議機制”在滬正式簽約,將推動兩地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藉助合作機制,滬澳經濟文化發展協會大有可爲。“上海有很多方面值得澳門學習。”蘇香玫舉例,按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澳門將大力發展特色金融。但澳門過去“一業獨大”,相關經驗與人才儲備都不夠,而上海可以爲期提供支持與協助,共同推進滬澳金融合作。

此外,藉助良好的治安環境、便捷國際交通以及豐富的酒店資源,會展業日益成爲澳門的新名片。在蘇香玫看來,上海是內地會展業的集中地,那麼澳門能不能成爲分會場,舉辦一些適合本地特色的會展。她介紹,明年澳門國際會議期間,將邀請上海芭蕾舞團來當地演出,向與會人士展現海派藝術的獨特魅力。

“這20年澳門社會進步有目共睹,相信未來20年會有更大的飛躍。”蘇香玫很有信心。

圖片攝影:董天曄

欄目主編:洪俊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