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現代快報報道

"沒想到取出的蟲子竟然還是活的,手術的醫護人員都有些頭皮發麻",南京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何俊平主任醫師回憶道。近日,何主任從一名13歲男童腦中取出兩條曼氏裂頭蚴,最長達15公分。據家長回憶,孩子喜歡在野塘裏游泳,喜歡從河裏面抓一些野味喫。

△手術取出的寄生蟲

頭痛、抽搐一個月,竟是腦子裏有蟲

13 歲的小杰家住安徽農村,一個多月前,小杰在無誘因下出現頭痛,四肢無力,伴有右側口角反覆抽搐,口舌及右手指末梢還有些發麻,每次抽搐約 3-4 分鐘。如此反覆發作了數次,頭疼的情況也愈發明顯,家長便帶其到當地醫院檢查。腦部CT和MRI(磁共振檢查)均顯示小杰的左側額葉灰白質交界處有異常病竈,附近還有些水腫,但病因無法明確。爲進一步治療,於 11 月初轉入南京市兒童醫院。

何主任介紹:"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患兒腦部病竈小,但周圍水腫明顯。十多年前,我們曾接診類似的案例,依據經驗,懷疑是寄生蟲特異性感染。"此時,小杰的爸爸表示,小杰喜歡在村口的野塘裏游泳,一個多月前曾從塘裏抓了些野味,當時回家簡單煮煮就喫掉了。經過院方聯繫,小杰在江蘇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進行了寄生蟲抗體檢查,報告顯示,曼氏裂頭蚴抗體呈陽性。可以確認,小杰確實感染了寄生蟲,需要儘快手術取出。

就差1 毫米,孩子差點就癱了

11 月 21 日上午,何俊平主任及錢靜主治醫師兩人等爲小杰進行開顱探查手術。術中,通過 B超精準定位了寄生蟲的位置,並利用電生理技術探測了大腦的功能區。檢測顯示,蟲子位於腦皮層下 1 公分處,且緊鄰着大腦重要的運動功能區,距離不足 1 毫米。"幸好還有 1 毫米,如果寄生蟲入侵功能區,孩子可能就偏癱了。但這僅有的 1 毫米也讓手術難度進一步加大",何主任凝重的說道。

△手術中

在顯微鏡下,何主任謹慎地通過大腦皮層,避開功能區,到達病竈部位,小心翼翼地將周圍的組織剝開,用手術鉗慢慢將寄生蟲取出,蟲體呈長帶狀,如白色的細線,一共取出了兩條,最長的一條有 15 公分。但更讓人驚訝的是,當手術人員將寄生蟲放置在水中時,其中一條竟然是活的。何主任表示:"取出來的竟然是活蟲,這種案例我從未碰到過。"手術進行的很順利,完全清除了病竈,功能區未受損。目前,小杰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四肢活動正常。後續將進行抗寄生蟲及抗癲癇治療。

預防裂頭蚴:不喝生水,不喫沒熟的肉

曼氏裂頭蚴及其蟲卵可在各種水體中存活,尤其會寄生於蛙類和蛇類的體內。當人類感染後,裂頭蚴進入人體腸道,其蟲卵可穿透腸道,進入血液系統,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人腦,在人腦中"安家",以腦細胞爲食,讓人產生頭痛、嘔吐、抽搐、癲癇等症狀,若寄生在腦部功能區,或可導致偏癱等。此外,裂頭蚴也有可能寄生於眼部、肺部、皮下等人體其他部位,且不易被及時察覺。

何主任指出,對於曼氏裂頭蚴,比治療更重要的是防範。曼氏裂頭蚴的感染源主要是不乾淨的水和野生動物。因此,建議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不要飲用生水,不要在野塘中游泳,以免不慎嗆水,更不能進食生肉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尤其是一些野生動物的肉,一定要完全煮熟後方可食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