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法國國王路易七世試圖在巴黎的中心島嶼上建造一座教堂時,主教莫里斯拆毀了聖斯蒂芬大教堂,並於1163年開始建造巴黎聖母院。據報道,4月15日的大火始於塔尖周圍的腳手架,迅速蔓延到大教堂的大部分屋頂。

巴黎聖母院倖免於戰爭、革命和宗教衝突,然後一把熊熊大火來了

巴黎聖母院歷經850多年的風風雨雨。它在多次戰爭、宗教衝突、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反宗教情緒中倖免於難,直到一場屋頂大火嚴重損毀了它。

當法國國王路易七世試圖在巴黎的中心島嶼上建造一座教堂時,主教莫里斯拆毀了聖斯蒂芬大教堂,並於1163年開始建造巴黎聖母院。教堂的高祭壇在1182年被聖化,但直到1345年大教堂才被完全聖化。

教堂裏裝飾着許多描繪聖經故事的浮雕,還有基督教聖徒的雕像,以及教堂標誌性的滴水嘴獸和其他怪獸的雕像。其中一些雕像,在16世紀法國宗教衝突時期受損的:1562年至1598年間,天主教和新教胡格諾派教徒之間的衝突估計奪去了300萬人的生命。

18世紀,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統治時期,聖母院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新和升級,更換了許多原有的彩色玻璃窗,重新佈置了聖所,並拆除了塔尖。

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這座大教堂遭到洗劫和破壞。共和政府正式成爲無神論者 。位於西側的聖經國王雕像被斬首,大部分雕像被毀。聖母瑪利亞被自由女神取代在祭壇上,南塔上巨大的鐘幾乎被取下並融化。大教堂最終變成了一個倉庫。

正是拿破崙拯救了聖母院,並於1802年將大教堂恢復爲天主教教堂。兩年後,他被加冕爲法國皇帝。

1848年,路易-菲力浦國王下令修復這座教堂,並將這項任務委託給兩名建築師。這個歷時25年的項目,見證了塔尖的修復和彩色玻璃窗的重新創造。

巴黎聖母院倖免於戰爭、革命和宗教衝突,然後一把熊熊大火來了

1871年,當巴黎公社的革命者想要摧毀這座大教堂時,幾位藝術家說服他們放棄了。

1944年盟軍解放巴黎期間,巴黎聖母院的一些中世紀彩繪玻璃遭到破壞,取而代之的是更現代、更抽象的設計。1963年,也就是大教堂開始建造的8個世紀後,法國政府清理了教堂的正面,恢復了它原來的顏色。另一個清潔和修復項目開始於1991年,重點是塔樓和西部立面。

然而,到2017年,教堂的結構問題已經堆積如山,以至於教堂發言人安德烈•菲諾特告訴《紐約時報》,情況已經“失控”。

法國政府自1905年以來一直擁有這座教堂,每年支付200萬歐元的維護費。天主教堂擁有將教堂永久用於宗教目的的權利,最近正尋求籌集數千萬歐元用於修繕。

到2018年,每年約有1200萬遊客參觀這座教堂,超過了盧浮宮和埃菲爾鐵塔。雖然聖母大學不收取普通門票,但想參觀鐘樓或地下室的遊客需要分別支付8.5歐元和6歐元。

據報道,4月15日的大火始於塔尖周圍的腳手架,迅速蔓延到大教堂的大部分屋頂。大約三分之二的屋頂塌陷,塔尖倒塌,對聖母院的內部造成了進一步的破壞。

巴黎聖母院倖免於戰爭、革命和宗教衝突,然後一把熊熊大火來了

據報道,保存在教堂內的聖物是安全的,其中包括自1238年以來一直保存在那裏的真正的十字架和荊棘王冠,但內部大部分已經被燒光。菲諾特告訴幾家新聞媒體,“所有東西都在燃燒,除了框架什麼也不會留下。”

雨果在他1831年的傑作中寫道:“偉大的建築,就像高山一樣,是幾個世紀的傑作。” 卡西莫多失去了心愛的姑娘,終究也失去了他最愛的鐘樓。

感慨法蘭西終於嚐到了文明被付諸一炬的痛苦,任何文化結晶被毀滅都是值得悲痛的。難以忘卻而又不能忘卻的歷史便浮現出來,火燒圓明園。我們在1860年承受過的痛苦,巴黎人能感同身受嗎?雨果給圓明園的一封信至今還未忘記。

你以爲這場大火是偶然的嗎?法國人在利比亞和敘利亞殺人放火,殺死了多少鮮活的生命,又毀了多少歷史古蹟?相反,法國政客們不好好處理處理國內尖銳的政治經濟社會矛盾,導致“黃背心運動”生生不息。

巴黎聖母院這麼重要的地方着火,不過是資本主義腐化墮落所導致的必然結果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