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種抗癌藥入醫保”“47個抗癌藥降價”……連日來,抗癌藥物傳來一個又一個的好消息,國家相關部門通過積極談判評估,將“救命藥”引進來,讓價格降下來,並且納入醫保報銷。

這對於腫瘤患者們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福利,既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更點亮了他們的生命之光。

精準抗癌點亮生命之光

降價,意味着什麼

家住西峯城區的腫瘤患者齊新遠(化名)已經在抗癌路上奔波了近3年時間,花費了數十萬元。在被確診爲惡性腫瘤之後的一段時間裏,他經常往返於西峯與蘭州、西安等地的大醫院進行治療,高額的治療費用、藥費,再加上來回奔波的路費,讓這個原本還算得上小康的家庭不堪重負。

“家裏的積蓄基本上都花光了,要不是因爲有家人的支持,我恐怕早都放棄了。”這是齊新遠的心聲,也是很多腫瘤患者的心聲。

今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藥進口,順應民生期盼使更多患者受益;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讓羣衆有更多獲得感。隨後,關於“抗癌藥降價”“抗癌藥入醫保”的種種信號釋放出來。

靶向治療是目前較爲先進的腫瘤治療理念,靶向藥物的使用在臨牀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費用也是相當高的。去年10月份之前,每支400mg的赫賽丁定價爲24500元,這對於普通患者來說,並不是一個能夠承受的數字。

齊新遠咬着牙用了兩次藥之後就停了藥,直到赫賽丁第一次降至7600元,第二次又降至7270元,他纔開始持續用藥。兩次降價17230元!這意味着,他以前用一支藥的價格現在可以用3支藥。不僅如此,齊新遠還可以在慶陽市中醫醫院用到這些靶向治療藥物進行治療,這讓他在抗癌路上看到了繼續走下去的希望。

“從去年開始,國家對一些臨牀常用抗癌藥價格進行了大幅調整,最大降幅達到70%,比如赫賽丁,還有艾坦、多吉美、艾素、艾恆等,像多吉美第一次定價是25732元(0.2*60),目前已經降至12180元,降幅達52.6%;艾坦第一次定價是2226元(250mg*10),目前已經降至1310元。可以說,抗癌藥物的持續降價給患者治療帶來很大的信心和希望。”慶陽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惠鋒說。

基本醫療保障持續給力

2018年10月中旬,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於將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的通知》,並同步確定了這些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經過三個多月談判,有17種創新性高、病人獲益高、臨牀價值高的抗癌藥品談判成功,與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藥品的支付標準平均降幅達56.7%,部分進口藥品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36%,將極大減輕國內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

11月8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消息,由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南、廣西、海南、貴州、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陝西等14個省(區)組成的省際聯盟,現已完成進口抗癌藥品專項採購議價工作。這意味着,有47種抗癌藥物將要降價,與14省(區)現行掛網價格和2017年採購量相比,平均降幅達11.3%。

據悉,此次進入醫保的17種抗癌藥品,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爲臨牀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這17個藥品中有15個進口藥和2個國產藥,並且有10種都是2017年之後上市的品種。同時,17種談判藥品納入2017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並規定各省(區、市)醫療保險主管部門不得再將這些藥品調出目錄,也不得調整這些藥品的限定支付範圍。

目前未實現城鄉居民醫保整合的統籌地區,也要按規定及時將這些藥品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範圍。醫保支付標準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參保人員共同支付的全部費用,基本醫保基金和參保人員分擔比例由各統籌地區確定。同時爲切實降低患者用藥負擔,明確17種抗癌藥使用暫時不納入醫療機構藥佔比統計範圍。

“抗癌藥物中進口藥居多,而且價格比較高,許多患者是難以負擔的。如今部分抗癌藥物能夠降價並納入醫保,對於患者來說,不僅能用到更便宜的藥,還能得到報銷,這切切實實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惠鋒深有感觸地說,對於醫院和醫生來說,抗癌藥不佔藥佔比,沒有了這個硬性的控制線,才能將藥品降價的好處真正落到患者身上。

本地治療水平提升快

據國家癌症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在《中國腫瘤》發佈的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全國惡性腫瘤2014年估計新發病例爲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爲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爲癌症。腫瘤發病率爲287.07/10萬,0-74歲累計發病率爲21.58%,累計死亡率爲12%。

各地區0-30歲組惡性腫瘤發病率均較低,30歲以上人羣發病率快速增高,到80歲時達到高峯,之後有所下降;各地區20-50歲組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50歲以上人羣男性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60歲-62歲組的發病人數最多。全國男性死亡前五位惡性腫瘤依次爲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與直腸癌,全國女性死亡前五位惡性腫瘤爲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與乳腺癌。

進行規範化、精準化的個體治療對於腫瘤患者的治療尤爲重要,而進行多學科協作(MDT)治療則更是“重中之重”。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市腫瘤治療方面主要有3家醫院,慶陽市人民醫院的腫瘤外科、慶陽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寧縣第二人民醫院腫瘤診療中心,這3所醫院“術業有專攻”,在腫瘤治療的3種主要方式上都具有各自的優勢。

在腫瘤治療方面,慶陽市人民醫院腫瘤外科主要以手術治療爲主,此外還應用化療、放射治療、介入治療、生物內分泌治療、中醫治療等方式。比如宮頸癌,一期、二期、三期所適用的治療手段是不同的。

慶陽市中醫醫院則以化療爲主,化療方式包括新輔助治療、輔助治療、姑息性化療,此外還有介入治療、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癌痛治療、姑息治療、臨終關懷、中醫中藥治療等。市中醫醫院腫瘤內科從2003年起就以介入科設立,通過灌注化療及部分栓塞治療,使部分實體瘤患者受益。2013年,建設成立了全市唯一一家癌痛專科病房。2018年,成爲甘肅省抗癌藥物分子靶向治療聯盟成員單位。

寧縣第二人民醫院腫瘤診療中心重點以放、化療爲主,並且與省腫瘤醫院建立協作關係。放射治療是以射線消除病竈的局部性治療方法,對於許多癌症可以產生較好效果,大多數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都需要應用放射治療。

“人們信賴外地的大醫院,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當然,我們本地醫院前些年在腫瘤治療方面尚不成熟,也讓一些患者誤認爲本地醫院沒有相關治療條件。”惠鋒指出,近些年來,我市各醫院積極推進腫瘤科室建設、人才建設,通過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引進先進儀器和治療手段等方式,全市的腫瘤治療水平得到了有力地提升。“目前可以說,只要是外面大醫院能夠實現的治療方案,在慶陽本地也有條件實現。”

整合資源 精準治療

慶陽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惠鋒告訴記者,在近些年的接診過程中發現,人們對於惡性腫瘤的認識還很不足,有的患者患病後恐懼放療等治療方式,面對癌痛不加治療,導致患者的意志力和治療信心逐漸被疼痛所消磨,從而引發焦躁、抑鬱等併發問題,很不利於身體康復。

“腫瘤前期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癒率,而且目前的治療手段已經不斷更新換代,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治療效果,患者應當正確地認識病症,才更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尤其是癌痛治療現已發展較爲成熟,患者不用再爲害怕治療疼痛去忍受病理疼痛,各種規範的治療手段,可以幫助患者們積極對抗腫瘤。”惠峯說。此外,我市抗癌治療還存在轉診轉院手續難辦理、報銷最高限額不合理、癌痛的規範化治療等諸多難點,這些問題都有待政策層面給予支持。

慶陽市人民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陳小鵬表示,“腫瘤雖然表現爲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疾病,治療時需依據患者的病症種類和表現來制定治療方案,進行綜合治療。”因此,在腫瘤治療專科建立起來後,還要推動資源的整合,集合各所醫院所長,針對患者定製綜合的、個性化、精準的治療方案,讓患者不用奔波於多所醫院,在衆多治療手段中猶豫摸索,而是可以在一家醫院裏就能享受到最全面的醫療資源。

從建立健全腫瘤治療專科、規範治療手段,到如今各類靶向藥物的研發和先進治療方法的應用,讓惡性腫瘤治療已進入“精準時代”。加之國家將腫瘤疾病納入大病報銷範疇、提高報銷比例,加大抗腫瘤藥品談判降價工作,腫瘤患者的抗癌之路漸漸充滿“陽光”。

據瞭解,目前我市相關醫院正在積極探索,爭取儘快推進資源整合,讓抗癌治療更加規範、精準。

記者 高於婷

隴報君推薦

西峯天富億違規建築拆除現場曝光……

慶陽一女孩鞠了一躬,獲全國百萬網友點贊,原因竟是這樣...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周密等同志任職的通知

慶陽市面向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畢業生招聘46名教師

值班主任 郝芳 責任編輯 範亮

隴東報社新媒體部

0934-666001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