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儿跑进房间大哭,秦姐的母亲赶紧去安慰外孙女,过了一会出来告诉秦姐:“娃说‘好久没吃我妈包的馄饨了。”秦姐说完,又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说要享受第二个“童年”,那必须有老母亲呀,要不然就成孤儿了。

世上没有返老还童之术,但却有重温“童年”的选择。人生的顺序,并不听命于时间的号令,还在于徜徉于时间中的我们如何选择。

秦姐今年56岁,她常常说:我现在就是个老小孩儿,我不打算进入老年,我要第二次享受“童年”。

秦姐每天都很忙,早上8点多钟去菜市场逛一逛,东挑西拣,布袋装个半满就得回家,因为要给85岁的老母亲梳头。有一次,秦姐因为在路上跟邻居聊天回家晚了,母亲埋怨她不守时。秦姐一边捋着银发,一边反驳:梳头又不是坐出租车打表,晚了还能多花钱吗?

母亲不屑地回答:我从小打垒球、学俄语、每天都要梳头,这些都是老规矩,不像你们,根本不讲规矩。”

“行行行,你最讲规矩。”说完用梳子把鬓发仔细捋顺了。

早晨的争吵,只是这对加起来141岁的母女吵架日常的开端,她们往往还会为米饭蒸多了、吃什么水果、电视机声音太大而争吵。有时候怄气多了,秦姐选择离开家避避风头。她会蒸几笼馍、包几屉饺子、再炖一锅肉,叮嘱丈夫按时给老母亲“热饭”,自己则跟“老闺蜜”组团去国外旅游。

不久前,秦姐才去马来西亚玩了一周,“趁着胳膊腿还能动,到处走走看看,心情好了,人才能感受‘童年’的快乐。”在马来西亚,秦姐想考个潜水证,但老姐妹们劝她放过潜水教练,毕竟人家还要做生意,不能把时间都花在教她一个换气就学了半小时的人身上。

热情、开朗、快乐的秦姐,其实并不是一个天生乐观的人,她经历过下岗失业、母亲重病等各种人生波折,但她依然相信“快乐”“幸福”才是人生目标。她说:“谁的人生不苦啊?人都苦,但是只要心态好,就能把苦变成甜,我想找到第二个‘童年’,就得像个小孩儿一样,凡事都不那么计较。”

秦姐说话抑扬顿挫,中气很足,就像80年代电影中的主角,总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她看起来其实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这归功于她多年来坚持运动的习惯。

秦姐说自己开始运动,完全是快递员的一句话。有一次女儿给她邮购了两箱苹果和一箱橙子,因为快递员搬不动,她也帮着搬,没走几步,秦姐就气喘吁吁,要求歇一歇,一段200米的路,二人硬是走了20分钟,快递员苦哈哈地说:大姐,50多岁的人,体力可没有您这么弱的。

秦姐心中一惊:我才40几岁,在别人看来已经老的搬不动箱子了吗?

秦姐笑着说:“我后来逢人就夸那个快递员,一句话把我点醒了,不然我可能还是一个腿脚不灵的中老年妇女。”

现在秦姐没事就会在附近的广场散步,有时候到远处办事也全靠步行,就连出去旅游,她也总是主动爬山、远足,不放过任何锻炼身体的机会。“运动的好处太多了,除了让身体健康,还会让你感到年轻。每当开始运动,我都感觉自己像个小孩子。”

秦姐总是用乐观面对困难,可她其实经历过很长一段低潮期,甚至说,她的人生一直在低潮期。秦姐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工人家庭,“从小家里管得非常严,而父母对我的期望就是当一个工人,过安稳日子。”她高中毕业,就靠着子弟的关系进了工厂,“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徒手掂几十斤的砝码,休息不多,一有闲时间就聚在车间休息室里织毛衣,工资只能说马马虎虎。”

“后来就是下岗,当时所有人都特别消沉,不知道该干什么,老太太跟我说:‘你别呆在家里,应该出去闯荡闯荡。’我俩(秦姐和丈夫)是同一个厂的,双双下岗,无可奈何,待家里不是办法,只能到社会上看看。”

从高中毕业就进工厂,人到中年没了工作,踉跄着闯入社会,所见的人,所遇的事,跟以前的环境截然不同,“我们开了一个卖玩具的小店,收入勉强能吃饱,但十分辛苦”。曾经有人想买一个玩具,她恰好没进那款货,就骗那个人说要去仓库取。她骑着自行车,以最快速度赶到批发市场,买了玩具又以最快速度赶回来,30分钟她骑了将近10公里,那一次,她赚了1块5毛钱。“生意不好就是这样,能赚一块是一块。你说是遭罪吧,但也算一种磨练。”

玩具店只够温饱,但还是没能长久,因为修路,玩具店的铺面被拆了,秦姐再一次失业了。

秦姐回忆时叹气说:“我本来以为只要放低条件,找个糊口的活儿总不难吧。没想到后来将近一年都找不到工作。”

失去了玩具店,40出头的秦姐去应聘商场营业员,那个工作更加辛苦,每天要站10个小时,一个月休息两天,工资也不高,即便这样,她还是被拒绝了。“商场负责应聘的是个小姑娘,她看我跟她妈妈差不多岁数,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大姐,营业员只要40以下的,你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40出头,秦姐第一次感到了绝望,仿佛世界与她无关,她没有价值,不被需要,丈夫也开始早出晚归,甚至跟她一个星期不说一句话。那段晦暗的时光,秦姐排解忧愁的方式很简单——走路。“我们巷子口有一道大坡,那个坡很陡,原来有专门的下苦人等在那里,把拉货的三轮车推上坡,每次收5毛钱。我就爬那个大坡,几百米的路,每天上下十几次,实话实说,有时候真想从坡上滚下去,一了百了。”

爬完坡回到家里,盯着客厅的电视,灰色显像管屏幕映出自己颓废的影子,绝望感又涌上心头。“这个时候我会出去再爬几次坡,累到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回家,趴到床上就睡着了。”十个月后,秦姐靠着老同事的介绍,找到了在药店促销的工作。

“人都说贵人帮扶一把,能少奋斗很多年。我中年才感悟到,不奢望贵人,普通人帮扶一把,也能有个出路。”

秦姐没受过高等教育,很多东西她都不懂,但她不想跟社会脱节,没事就捣鼓手机,各种流行软件她都玩得得心应手,还经常帮顾客处理手机问题,“有些老年人上了年纪,手不灵活,脑子也反应慢了,我经常帮他们调手机,一方面助人为乐,另一方面我也是让自己的脑子不断活动,新的东西装进来,脑子就不会老了。”

在晦暗的日子里,女儿和母亲是秦姐最大的心灵寄托。秦姐现在大方承认,自己对女儿期望太高,过去总是打骂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其实不太好。“我自己吃了学历不高的亏,不想孩子以后和我一样,所以有时候确实打了她,可以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吧。”

秦姐的女儿上高中时,成绩一直很好,但有一次考试发挥失常,秦姐拿到成绩单立刻大发雷霆,拿起笤帚对着女儿的胳膊就抽了几下。女儿跑进房间大哭,秦姐的母亲赶紧去安慰外孙女,过了一会出来告诉秦姐:“娃说‘好久没吃我妈包的馄饨了。’”秦姐一听这话,眼泪就下来了,转身进厨房去醒面、调馅,过了一个小时,把馄饨端到了女儿桌前,两个人又哭又笑地吃完了馄饨,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打过女儿。

后来女儿如愿考上了重点大学,又读了研究生,工作后每月还会给家里补贴钱,这极大缓解了秦姐的经济困窘状态。

“女儿长大了,她有她的生活,我不操心了,也操不上那个心。”秦姐说着,突然叹了口气,“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老太太。她现在85了,去年还因为肺炎住院了,老年人经不起折腾,我当时真以为她挺不住了。”

秦姐抽了一张纸,擦了擦眼眶:“当时老太太不靠氧气机都喘不上气了,医生也说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我这人要强,表面上一点都不担心,看上去可能都有点麻靡儿(不明事理),但我其实特别害怕,生怕老太太熬不过去……”她哽咽了一下“那我就成没妈的娃了。”

“那时候女儿也告诉我:忍住,要哭也要回家哭,在姥姥面前掉眼泪,她肯定知道严重了,那口气儿如果放了,医生也没办法。”

母亲重病那段时间,搀扶秦姐走出绝望的人,除了女儿和丈夫,还有很多陌生人。“那时候我真是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老邻居们都来安慰我,让我不要太担心。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也特别负责,不断给我宽心。现在想想,真的感谢那时候大家给我的鼓励。”

从母亲住院一直到出院,两个月间,秦姐一直没有在老人家面前掉泪。“老太太出院后,我第一次哭,是她嫌我梳头梳得太慢了,她又说了一大堆她年轻时候多注重仪表的事儿。”“我那个时候才确定,她是真没事了,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秦姐说完,又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说要享受第二个“童年”,那必须有老母亲呀,要不然就成孤儿了。”突然手机响了,她掏出手机看了看,有同学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谁去唱歌?秦姐快速回复了一条:我去!

现在的秦姐,出门就戴着墨镜,打扮得十分年轻,她喜欢挎着一个蓝色的挎包。“这是我在手机上答题赢的奖品,”她拍着挎包说,“那些题特别难,很多年轻人都没答出来,就我得了这个包包。”

“我年轻的时候,尤其是找工作的那段时间,根本不会想到现在的生活。这个时代有坏的地方,但也有好的地方,不那么计较的话,还是好的多吧!”她再次提起了自己的心愿,“我觉得人老了,只能像孩子一样活着,要不然就太难受了,希望所有人都有第二个‘童年’!”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