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賽季的包括中甲和中乙在內職業聯賽,各俱樂部的注資肯定要被限制,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球員工資和獎金都會降低,購買內外援的投入也會縮減。近日,著名調查機構Sporting Intelligence也發佈了《2018年全球體壇薪資調查報告》,中超俱樂部球員平均年薪方面,廣州恒大以21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22萬元)排在首位,上海上港以218萬美元排在第二位,河北華夏幸福以214萬美元列中超第3。

今天,中國足協在香河基地舉行職業俱樂部負責人閉門會議,討論《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財務監管規程》,超過50頁的徵求意見稿對今後各職業俱樂部財務工作做出了詳細規劃。對於因球員身價而不堪重負的各職業俱樂部來說,這是一個“減負”的契機,得到了大部分職業俱樂部的擁護。

各俱樂部代表主要圍繞注資、薪酬、獎金、轉會四個方面進行討論。新賽季的包括中甲和中乙在內職業聯賽,各俱樂部的注資肯定要被限制,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球員工資和獎金都會降低,購買內外援的投入也會縮減。據悉,新賽季中乙聯賽的俱樂部投入將有可能被限制在3500萬元以內;中甲俱樂部是2-3億之間;由於中超俱樂部存在“豪門”,每年花錢上限是多少暫無共識,但削減投入的大方向也是肯定的。新財務政策可能會在12月中旬公佈。

去年12月中國足協在北京召開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財務風險防範研討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賽季中超16支俱樂部的總收入達到了70.82億元,但總支出達到了110.14億元,虧損金額接近40億元。截至到目前,中國足協沒有正式公佈2017賽季中超收支情況,有一點是肯定的,總支出和虧損不會好轉,而2018年的兩項數據很可能會再創新高。

多數俱樂部老總支持足協新政 總投入中甲不超三億中超暫無定論

此前有消息稱,到2021賽季所有俱樂部一線球員的薪酬不能超過俱樂部總收入的75%。以廣州恒大爲例,根據年報2017年俱樂部(含工作人員)在內的薪資開支超過了12億,而收入甚至沒有達到6億,限薪令出臺後,即意味着收入會降到目前的1/3。

近日,著名調查機構Sporting Intelligence也發佈了《2018年全球體壇薪資調查報告》,中超俱樂部球員平均年薪方面,廣州恒大以21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22萬元)排在首位,上海上港以218萬美元排在第二位,河北華夏幸福以214萬美元列中超第3。今年降級的長春亞泰和貴州恆豐也分別達到了86.3萬美元(約579萬人民幣)、46.2萬美元(約合319萬人民幣)。有一則傳聞,今年中超新科冠軍上港的某土主力隊員,全年收入6000萬人民幣,隊裏U23隊員也達到1000萬元左右。儘管數字可能不是非常準確,但中超2017和2018賽季基本就是這個行情,近乎天文數字的隊員薪酬支出讓絕大多數俱樂部已不堪重負,幾乎沒有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可能。

多數俱樂部老總支持足協新政 總投入中甲不超三億中超暫無定論

事實上,被外界稱爲“四大帽”的政策對於中超聯賽並不是新鮮事物,最早能追溯到閻世鐸主政時期。當時的設計是也是效仿NBA設立“工資帽”:中超一線球員的月薪(基本工資)不得超過1.2萬元,全隊勝場獎金1分不得超過20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勝一場得3分,全隊的獎金不得超過60萬元。本土球員轉會身價最高300萬元。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俱樂部想方設法鑽空子,籤“陰陽合同”、給簽字費等做法逐漸蔓延開來,成爲業內公開的祕密。如今在俱樂部年投入減少的情況下,球員合同上註明的收入自然會減少,這就涉及到重籤合同的問題。這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不能重蹈覆轍,所以中國足協在決策時持慎重態度。

另據英國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超球員平均年薪達到8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710萬),按照英格蘭職業聯賽算法,週薪1.6萬英鎊的聯賽,在歐洲絕對具備競爭力。中超平均年薪之高,應該是中超最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部分,然而,中超俱樂部雖然在亞洲具有很強競爭力,但以中超精英球員組成的國家隊無論技戰術還是精神層面遠遠無法令人滿意,這是社會、中國足協、更高部門的“痛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