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使孩子喫的營養,在日本幼兒園,每個月都會分發一張“食育”備忘錄。法律規定,日本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要必修家務課程,接受“食育”教育。

來源:公衆號【海外眼】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快餐、外賣了。很多年輕人可能很久沒去過菜市場了。

每天上班節奏太快,沒有精力去買菜、做菜。如果突然某天沒有加班、也沒有聚會,想喫點好的,在家裏翻遍所有外賣APP後才發現,所有菜品早已喫膩,但自己做又嫌費時費力還難喫,這纔是真正的悲哀。

很多人感嘆,這不是生活,只是生存。在這鋼筋水泥森林中奮力攀爬的我們,卻把最簡單的東西丟了。

只會點外賣不會做飯的下一代

其實,與其天天叫外賣,不如自己下個廚。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舌尖上的中國》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本就因爲飲食是一件最值得花心思的事情。

可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在這個外賣時代已經失去了做飯的能力,不得不說這是一件憾事。

之前一則廣告播出曾引發熱議,講的是一位剛到國外留學的中國男生,爲了做一盤番茄炒蛋招待新朋友,而在深夜緊急求助遠在中國的媽媽。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人們批評的焦點在於,到了上大學的年紀,竟然連最簡單的菜都不會做,還大半夜吵醒父母,如此高分低能,難道不是我們家庭教育的失敗嗎?

雖然這是廣告,卻也沒有偏離現實。有媒體隨機採訪多個高中和小學,調查後發現,高中生不會做菜的比例高達四成,小學生高年級不會做菜的比例約在八成以上。

可憐天下父母心,很多家庭怕孩子因爲做飯等雜事而耽誤學習,或是心疼孩子不小心因做菜而切傷、燙傷,所以很多人直到上了大學也沒做過幾次飯。

加上現在外賣如此方便,這種情況越來越非常普遍。

可是外賣方便是方便,缺點是既貴又不健康,高油高鹽重口味居多。很多人吐槽,天天喫外賣胖個10斤20斤的太正常了。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其實如何喫好、喫健康是一門學問,學會做飯也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我們的鄰國日本,越來越注重喫的教育,日語稱食育。因爲日本政府非常清楚,飲食對國民體質和人口素質有着重要影響,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日本是如何將食育貫徹到底的。

“食育”的起源

中醫世家出來的日本藥師

食育一詞最早來源於一名日本藥劑師石塚左玄

石塚左玄,1851年出生於福井縣一個中醫世家,22歲就取得了醫師和藥劑師資格。他提出了一個影響日本文化的重要理論:“身土不二”原理(身體和出生的土地合二爲一,在出生長大的地方產出的東西最適合自己的體質)。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這與中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共通之處。受他的影響,直到現在大多數日本人還是更傾向於食用本土出產的農產品,而非進口貨。

他還認爲,當時的營養學過於重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功能,而忽視了礦物質的作用。過多地食用鹽、肉和魚,會出現鈉過剩,過多地食用白米飯、麪包和肉類而蔬菜過少的食物有害於身心健康。因此他主張,在食物中應該保持礦物質——鈉和鈣的平衡,甚至把白米飯稱爲“糟粕”,而推崇喫糙米。

除了營養學理論,石塚左玄還指出飲食教育對整個國家意義重大,他曾說過“對於兒童來說,食育應該走在智育、德育、體育之前”。其實細想下也很有道理,沒有一個好身體作爲基礎,怎麼能發展別的方面呢?

食育法規定:

小學生兩年要學會製作“看家飯”

二戰後,日本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大量高熱量高脂肪的“洋快餐”登陸日本,衝擊了日本人的傳統清淡飲食習慣。

越來越多日本人出現蔬菜攝入量不足,脂肪攝取過度的現象,“飲食混亂”、不喫早飯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普遍。甚至當時“內臟脂肪症候羣”成爲普遍的社會病。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就像當今中國人一樣,日本人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逐漸忘記每天好好喫飯的重要性。家長忙於工作無暇做飯,也帶累了孩子。當時日本很多小孩早上沒有喫早飯就匆忙上學。

政府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並發現這是由社會經濟結構和民衆價值觀的變化所致,因此不可能短期得到解決,需要採取長期對策。

在此背景下,在2005年日本製定了《食育基本法》,並規定每年6月是日本的“食育月”,每月19日爲“食育日”。在日本全國進行普及推廣,通過對食物營養、食品安全的認識以及食文化的傳承,達到“健康身心和豐富人性”的目的《食育基本法》強調,食育乃生存之本,更是智育、德育和體育的基礎。

爲了使孩子喫的營養,在日本幼兒園,每個月都會分發一張“食育”備忘錄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一面是當月的食譜,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很多項內容,詳細到當月某日喫什麼:第一列是菜名,第二列卡路里當日食譜中的營養含量(鹽分、蛋白質、脂肪、熱量等),第三列是材料名,這裏又細分成三項,包括熱飯熱菜有哪些、用到什麼食材;肉類食品包括哪些(甚至喫的是雞或豬的哪部分肉都要寫上),該食物對孩子身體發育分別能起到什麼作用,非常詳細。最後一列是下午點心的詳細內容。

法律規定,日本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要必修家務課程,接受“食育”教育。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日本食育課時表,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都安排有食育課)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從小學階段五六年級就開始接受食育必修課教育。而且規定兩年內,學生應學會做米飯、味增湯、簡單的水煮和炒制這4種知識和技能。

從上表可以看出,五年級學生的食育課一年有60課時,六年級有55課時。而且無論對於男孩、女孩,這都是必修課。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食育文化

滿滿的幸福和快樂

據統計,1993年日本兒童孤食(獨自喫飯)的比例高達31%。而孤食可能導致兒童性格封閉,缺乏溝通能力,如果不正確引導甚至可能誘發心理疾病。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因此,日本政府向家庭普及,喫飯的時候,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孤單地喫,要全家人儘量在一起,邊聊聊天邊用餐,這樣的家庭時光纔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深刻的意義。

日本人對於喫飯也有一種儀式感在裏面,飯前會說“我開動了”,飯後會說“我喫好了”,用來表達對栽種大米和蔬菜的人們,以及被做成菜餚的生物的感激之情。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很多媽媽都有一種苦惱,“怎麼才能讓孩子愛喫蔬菜?”逼迫孩子喫會起到反作用,很可能以孩子哭鬧,大人發火而收場。而日本教育提倡的是從小培養孩子對食物的感情。

不喫不會強迫,而是慢慢引導。一位日本媽媽說:在家裏種着西紅柿,我會帶着孩子們去看,告訴他們,“這是西紅柿,可以喫,裏面有很多營養物質,可以使我們身體健壯。”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可能他們還小還不懂,這並不是問題,通過培養孩子對食物的感情,漸漸的他們會愛上喫蔬菜。

另外,自己動手製作簡單食物也可以培養孩子對食物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有時會帶領孩子們一起剝玉米皮、種蔬菜、挖山芋、做賞月米粉團等。有的幼兒園還會經常舉行與烹飪師一起做飯的“講習會”,一起做麪包、喫烏冬麪。這些菜品不需要用到刀具,比較容易做,所以不必擔心孩子安全。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總之,這種種體驗活動,都是讓兒童切身體會動植物生命及勞動的可貴。目的都是爲了讓孩子把食物與快樂聯繫在一起,也達到了食育讓身心幸福的目的。

學校營養師享受公務員待遇

日本大多數公立學校都有學校供餐,一般是午餐。因爲他們認爲,讓學生喫好午餐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學習成績、入學率、出勤率等,而且也能讓他們體會到社會關懷和社會責任。

1945年二戰剛剛結束,日本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時候,就開始向學生供餐。1954年,日本國會通過《學校供食法》,明確規定在全國施行義務制教育的中小學校推行學生營養午餐。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如今,日本凡學生數在600名以上的學校必設一名營養師,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到日本的學校參觀,校長會鄭重地將營養師介紹給客人,說:是他(她)增進了學生的健康。營養師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據統計,日本平均每3所學校配備1名營養學家,這個比例還在上升。約有1.2萬名營養學家是全職的。但最有意義的數字是,全國每份午餐用料的平均成本爲260日元,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願意支付這筆費用。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常見的午餐菜單是這樣的:米飯、多種湯、肉或魚、每頓午餐至少5種時令蔬菜、每餐都有鮮牛奶。基本是日本大衆口味。

菜單上顯示了全部營養成分,並按照蛋白質、能量或維生素來源進行分類,還列出卡路里和蛋白質含量。

日本政府的詳細指導方針表明,一份學校午餐應提供每日所需卡路里的33%,推薦每日攝入鈣量的50%,以及推薦每日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攝入量的40%。該指導方針甚至還設定每頓午餐的含鹽量要少於3克或半茶匙。

爲了保證食品安全,日本法律規定,任何在日本學校廚房工作甚至參觀廚房的人每隔一個月都要接受一次大便檢查,以證明其沒有任何疾病

日本國民受益於食育

體質日益提高

把“食生活”提高到國策高度,並以立法形式規定社會各界應負的責任,自上而下貫徹“食育”,當今世界各國中,大概只有日本一個國家做到了。

2002年,自民黨在其政務調查會里設立了“食育調查會”。第二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其施政演說中使用了“食育”一詞。從那時起“食育”開始在日本社會成爲流行語。

在政府引導、法律保障的良好氛圍下,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地全面開展食育工作,日本國民體質也日漸得到提高

現在,日本的7歲男、女童平均身高比我國同齡兒童高0.6釐米和0.5釐米,15-18歲男、女青少年比我國高1.4cm和0.6cm,除了注重體育鍛煉,食育也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痛心的看到,與日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中國孩子放學後喫的路邊攤、三無食品。這些以油炸和麻辣燙爲主的食物對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是百害無一利的。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當你天天點外賣的時候,這個國家已把小學生會做飯寫進法律!

作爲一個飲食大國,中國什麼時候能把食育提升到一個戰略地位呢?

如何從“食育”層面來進行教育以輔助解決兒童發展、家庭教育等問題,急需我們去思考並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