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连城

来自作者《载满乡愁的村庄》一书,仅供学习交流,严禁转载他用。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清人称赞石臼坨:“洞天福地,妄夸仙境于只园;员峤方壶,多现神山于渤海”。石臼坨的第一个开发者是僧人,明万历初年,僧人显光上人于岛上建朝阳庵,这里开始有了缕缕香火和人间烟火。后来,又有法本和尚,在岛上修建潮音寺来布道佛法。

岛上有一条路,叫“法本路”,就是以法本和尚名字命名的。法本原名郭醇成,生于清道光十八年,直隶宁河北塘人,少年时跟随家人行船于渤海湾以漕运为业。咸丰七年,货船航行至乐亭西南海域曹妃殿岛附近时,于风浪中触滩沉没,船上数人,仅他一人爬到曹妃殿岛死里逃生。

自此造就了一颗佛心。

幸免于难的郭醇成,为避免海上行船再有此类灾难发生,于曹妃殿岛设一面大鼓,有船行至险滩处,便击鼓示警。后来他入寺为僧,自号法本,通过燃指化缘,在曹妃殿岛建起一座灯塔,为来往船只指引航向。

清光绪十五年,法本来到石臼坨岛,开始修建潮音寺。民国六年,法本圆寂,有挽联云:天上增佛极乐国,人间留泽指航灯。

潮音寺历经四十四度寒暑,于民国二十二年完工。寺院分前中后三大殿,正殿后墙石壁上,雕刻形态各异五百罗汉石像,三大殿庭柱所书楹,耐人寻味,特录于此。

第一殿楹联:

佛法本无边,努目低眉,度沙婆众生,苦恼胥成极乐界。

菩提应不住,白莲青石,看海天万顷,庄严满布祇坨圆。

第二殿楹联:

涌座太平洋,泽普五洲功德水。

献身共和国,光垂万劫吉祥云。

第三殿有四则楹联,分别为:

孤屿千年,到此西方开乐国。

一灯万里,从此东法接寰瀛。

海岛孤悬,长老安禅制蛇蝮。

河舟四集,菩提说法到鱼龙。

背指滦河,罗汉千身印定月,

前临溟海,达摩一叶渡慈波。

地是旧莲塘,放出如来花千丈,

天临孤竹国,化成般若翠千寻。

第一殿的楹联,是被誉为“京东第一人”的京东硕儒史香崖之子,进士史履晋撰写。后面的楹联,虽然作者无考,但内容融佛家思想、时代背景、建寺故事、海岛位置、乐亭历史文化,寓意深刻。

第二殿联中的“献身共和国”,点出了寺庙落成的时间,人们对共和的渴望。第三殿的四则楹联,每联上下联前半句,都有故事在里面,读懂四联,就读懂了潮音寺,也读懂了乐亭。

第一联中的“孤屿千年”“一灯万里”,讲的是法本历经千辛万苦修指航灯、建造潮音寺弘扬佛法的故事。第二联中的“海岛孤悬”“河舟四集”,则是当年法本为筹措建寺资金,于大清河码头造船经商的经历。第三联中的“背指滦河”“前临溟海”,为潮音寺的方位,也是乐亭的地理位置。第四联中的“地是旧莲塘”“天临孤竹国”,说的是乐亭的历史和景观。“地是旧莲塘”,乐亭县城旧时有八景,其中之一为“莲塘瑞藕”;“天临孤竹国”,乐亭商周时属孤竹国。

仔细品味,这些楹联寄情、寄景、寄物、抒怀,既把一座沙岛咏成了善佛之地,从中也可以看出,乐亭历史上人杰地灵,文风鼎盛,绝非浪得虚名。

所以,菩提岛最该叫的是佛家岛。

佛教在中国曾备受推崇、盛极一时。这从至今仍矗立在四川的乐山大佛、河南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和遍地佛塔寺庙等建筑就可以看出来。

古人多选择在悬崖峭壁上造佛像,在险峰峻岭上建庙宇,为的是开辟一处僻静修身养性之处,那过程是很艰难的,但磨砺的是意志。选择在石臼坨上,建造朝阳庵、潮音寺的原因大概也在此。

朝阳庵在清代时就颓废了,潮音寺建筑后来也大部分被毁。今天菩提岛上的朝阳庵和潮音寺是新建的,规模和气势比过去要大的多。然而行走在岛上,走进菩提林,脑海里浮现出更多的是法本的身影。让人流连的是潮音寺前叫“法本井”的土井,是菩提树下的“法本讲经台”。想起更多的,也是法本的精神,是他的佛性和一颗向佛法之心。

不知道佛教的真谛。在老百姓那里,佛的化身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是一个“善”字,是清心寡欲,是吃斋念佛,是行善积德。所以佛教在普通大众那里,不像是神圣的宗教,更像一种文化,一种社会教化,也是一种社会德性。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弄不清儒家和佛家的区别,倒觉得,孟子这话有些像佛家修行过程。因为那些苦行僧就有着这样生活的。因为天降大任于斯人者毕竟只是少数。因为天下百姓过的就是类似的日子。或者,芸芸众生也是堪担大任的,他们的举动虽然是平凡的,看似碌碌无为的,但他们一生都在默默坚守。这坚守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里面有着一种精神。

前面说的那位朋友叫袁建军。他的诗写得很有灵性,最喜欢的一首叫《船在海上》,他的诗集也是以这首诗为名的。他冥冥之中,似乎与海、与菩提岛有不解之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都在于这座海岛打交道。不能说他熟悉岛上的一草一木,但岛上的一草一木肯定都认识他。他告诉我,闲下来寂寞时,会在树林里和鸟儿对话。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是在用心和鸟儿对话。岛上的一条路叫“法本路”,就是他提议命名的。他写文章时,曾用过“鉴均”的笔名。这个名字颇有些禅意。

古人修庙造佛,是为了一种信仰,为了寻找一个精神寄托,里面没有太多的物质诱惑。这些年,好多地方兴起了造佛修庙热,里面自然有传承佛家思想,弘扬佛文化的目的,但多的是为了打造旅游景观;一些佛事活动也被包装成了观光项目,掺杂了一些与佛家思想不相符的东西。

佛家讲的是修身养性,参禅悟道,讲的是一个“静”和“净”字。入寺为僧,遁入空门,对坐青灯,无欲清心,素食养气,为的是委身一个“静”的环境,寻找一片“净”土。

菩提岛是一个佛性岛,它由古濡水冲击砥砺而来,是奔腾入海的滦河,在千年大浪淘沙中建造起来的浮屠;而岛上那些生长了百年仍如灌木的树木,也是一棵棵沧桑之树、修行之树。

菩提本无树,心如明镜台。

苦海无边,佛心有岸。

菩提岛东望蓬莱仙阁,南眺琼海观世音,确实是一个向佛之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