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阅读武汉,关注我们。

二十四节气作为咱们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更诗意地呈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通过对大自然虔诚、细致的观察描绘出了二十四节气这幅悠长的画卷,它反映着季节的变化,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

阅读武汉特别推出“聊节气知物候”栏目,与你邂逅在每一个轮转的节气中。一期一会,和你一起分享节气背后的故事,品味这永不过时的时间美学。

冬日田园杂兴(之七)

(宋)范成大

拨雪挑来踏地菘,

味如蜜藕更肥𬪩(nóng )。

朱门肉食无风味,

只作寻常菜把供。

小雪既来,隆冬将至,华北地区的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

在菜场、超市尚未因温室大棚和快捷的运输手段变得“四季如春”的年代,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此时,一场热热闹闹的年末冬存“大戏”即刻就要上演。它的主角,就是石湖居士赞为“味如蜜藕更肥𬪩”的“菘”——大白菜。

图片:大白菜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万物凋敝,白菜、萝卜或藏之地窖,或垛于墙边,可经久不腐,谓之“冬存菜”。大白菜在夏末播种,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有诗曰:“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鉏(chú )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菘园杂咏》),可见宋代大白菜已在我国广泛种植。白菜初冬开始包叶结球,叶片由绿转白,变得脆嫩多汁。霜降之后,由于糖类等营养物质的积累,更变得甘甜可口。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中有:“只恐鸣驺(zōu)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宋代诗人刘子翚(huī)说:“周郎爱晚菘,对客蒙称赏。今晨喜荐新,小嚼冰霜响。”(《园蔬十咏·菘》);宋代词人朱敦儒更说:“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yōng)里黄薤(xiè)。 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白菜适合炖煮,配以豆腐、猪肉,水泡翻滚、白汽氤氲,食之身心皆暖。

图片:菜苔

北方冬季白菜称王,武汉则不然。冬季之时令蔬菜,是为菜苔。菜苔食用的主要部分是脆嫩的苔茎,而在这些苔茎的顶端,也常可见到花和幼嫩的果实。菜苔的花黄色、花瓣4枚,果实为细长的角果,这分明是十字花科植物的特征。北方的大白菜和武汉的红菜苔,又有什么关系呢?

图片:花椰菜

蔬菜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物,而十字花科则是当之无愧的“蔬菜第一家”。仅以常见者论,大白菜、红菜苔、包菜、甘蓝、花椰菜、西蓝花、雪里蕻、芥蓝、榨菜、大头菜(芜菁)、萝卜、荠菜……全都来自十字花科。这些十字花科植物中,有许多都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作物。《诗经·邶风》的《谷风》篇中有:“采葑(fēng)采菲,无以下体。”诗中“葑”为芜菁,“菲”为萝卜,均是十字花科的成员。而大白菜与红菜苔,则根本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栽培品种。这个物种还包括来自油白菜的“白菜苔”、绿叶的“小白菜”“上海青”“广东菜心”等等。而这所有林林总总的“白菜”,又都来自长相颇似萝卜的“大头菜”——芜菁。

图片: 芜菁

不管怎么说,冬天的餐桌,都是“白菜”的天下。

刘从康,1970年生人。武汉出版社编辑。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专业毕业,自然爱好者。国家义务教育教材《科学》(7~9年级)设计人、主要作者,本土原创科普丛书《江城科普读库》策划编辑,《身边的鸟》作者,阅读武汉“聊节气知物候”专栏作者。

往期节气文章

(点击横线文字可查看)

聊节气知物候 | 立冬气冷鸭脚黄

聊节气知物候 | 草木黄落寒霜降

聊节气知物候 | 露寒釜暖桂香飘

聊节气知物候|庭槐影疏分秋中

聊节气知物候|夜露凝白花雨金

聊节气知物候|梧桐滴雨夜初凉

——————————

文字|刘从康

排版|多拉

图片|网络

为时代发声

为城市立传

为读者增福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