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在市城區開展“最佳小區”評選活動,優化社區、小區、院落基礎工作,增強羣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提升意識。通過“最佳小區”的創建,提高了廣大居民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指數。

車輛亂停亂放、小廣告四處張貼,這是明月路銀監局小區內曾經的景象。如今,十多年的老小區環境得到了徹底改變。

海綿城市建設讓小區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大門口智能化的門禁設備,讓小區居民感到安心不少;小區內規劃的停車位上整齊地擺放着各種車輛;四處都能看見豎立的溫馨小牌和文明宣傳標語,這些話語成爲了小區居民崇德向善的標杆,精美的主題牆繪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小區居民的日常行爲。

小區居民告訴記者,今年小區成功創建爲“最佳小區”,讓整個小區的居民都與有榮焉。小區還新成立了業委會和義務巡邏隊,加強了小區的治安管理,讓大家住得放心,住得舒心。

銀監局小區居民 陳光偉:到處綠化都做得好,停車規範,宣傳廣告都做得很好,晚上隨時都看見有人在檢查,我們住在這個小區裏面,鄰里都很和睦,很有安全感,總之管得非常的規範。

同樣於今年獲得“最佳小區”稱號的港城國際小區,也是一番新的景象。門衛室內監控大屏幕時時監看小區環境,快遞收件箱擺放有序,環境乾淨整潔,處處彰顯着最佳小區的風采。

今年該小區獲得“最佳小區”稱號後,居民自發參與到小區管理中來,在小區內有調解室,如果發生了鄰里矛盾,物業和小區居民共同協商解決。

“最佳小區”的創建讓城市增添了底色,讓創建成果浸潤到了居民生活中,讓羣衆得享創建成果,也起到了示範引領的帶頭作用。

經開區富源路街道辦二郎廟社區主任 張洪波↑

本臺記者 鄧雪蓮 吳若瑜

編輯 吳欣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