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4億! GE要出售醫療設備融資業務;這款新藥打敗了99%的HIV病毒丨貝殼日報

大公司

針對乙肝和丙肝

歌禮與羅氏就新藥「派羅欣」達成合作!

藥明康德:日前,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下稱羅氏)與歌禮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稱歌禮)共同宣佈,自2018年12月1日起,雙方將進一步拓展在病毒性肝炎領域的合作。繼首輪成功合作和戈諾衛(達諾瑞韋)成功上市後,歌禮和羅氏決定就派羅欣開展新的合作。羅氏將其具有市場領先地位的、用於乙肝和丙肝治療的長效干擾素--派羅欣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銷售、市場推廣權利授予歌禮。

歌禮創始人、董事長、總裁吳勁梓博士說:“羅氏是一個一直以患者需求爲先的傑出合作伙伴。歌禮和羅氏均致力於乙型肝炎創新藥物的開發。歌禮在中國肝炎領域擁有強大的開發能力和堅實的商業化基礎。歌禮與羅氏的這一創新合作可以更好地服務中國肝炎患者,併爲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這一合作標誌着歌禮在滿足中國乙肝、丙肝患者需求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這完全吻合我們志在成爲中國肝臟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研發和商業化全面領導者的戰略。”

104億!

GE要出售醫療設備融資業務

賽柏藍器械:上週五,GE表示已將其醫療保健設備融資資產組合以1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TIAA銀行,因爲GE希望削減並聚焦業務組合。

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的TIAA銀行表示,此次收購將擴大其商業銀行業務,併爲更多醫療保健提供商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決方案。該公司表示,此次收購包括向約1,100家醫院提供貸款和租賃,以及美國3,600家醫生診所和診斷和成像中心,用於成像,監測,呼吸,外科,超聲和實驗室設備。

“這對GE Capital,GE Healthcare及其客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TIAA銀行是一家知名的,備受尊敬的機構,我們期待與其優秀的團隊合作,確保爲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併爲美國客戶提供無縫的服務連續性。通過這個投資組合銷售和融資聯盟,我們正在擴大我們的融資能力並改善我們爲客戶提供的競爭產品,“GE Capital工業金融首席執行官Trevor Schauenberg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

上週早些時候,一份報告顯示,GE可能希望將更多的醫療保健業務分拆和IPO,從先前公佈的20%增加到了49.9% 。

諾華血液病新藥擴大適應症

再獲突破性療法認定

藥明康德:日前,諾華(Novartis)宣佈,美國FDA批准該公司的Promacta(eltrombopag)擴大適應症範圍,用於作爲一線療法,與標準免疫抑制療法(IST)聯用,治療成年和兒童嚴重再生障礙性貧血(SAA)患者。同時,FDA授予該療法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接受放療患者出現的血小板水平降低。Promacta是美國新確診SAA患者在數十年來獲得的第一款新療法。

Promacta在美國以外地區的商品名爲Revolade(艾曲波帕片),它是一種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TPO-RA)。它可以刺激骨髓生成血小板,已經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對免疫抑制療法響應不良的SAA患者,並且可以用於治療對其它療法響應不良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患者,和由於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血小板減少的患者。

騰訊牽頭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攻堅AI臨牀輔助決策技術

動脈網:11月18日,由廣東省科技廳指導,騰訊公司主辦的“面向未來,啓動AI”騰訊醫療人工智能與醫療科技發展論壇(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啓動會在深圳舉行。會上,騰訊作爲牽頭承擔單位,聯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正式啓動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 ——“基於人工智能的臨牀輔助決策支持技術及其服務模式解決方案研究”項目,探索基於人工智能的臨牀輔助決策支持技術(AI+CDSS),打造覆蓋就醫全流程的新型醫療服務模式解決方案,助力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同質性、精確性和規範性。

騰訊高級副總裁丁珂表示:“這是騰訊在助力醫療健康領域數字化升級的進程中,又邁出的一大步。醫學人工智能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創新空間廣闊的領域,騰訊已經成功探索了從科研到應用的實踐路徑,並正在不斷加速這個過程,讓技術真正落地,切切實實地幫助醫生和患者,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投融資

大分子界超強融資!

康寧傑瑞母公司完成超1億美元A輪融資

康寧傑瑞:2018年11月17日,康寧傑瑞母公司Alphamab Oncology宣佈已成功完成A輪融資,募集超過1億美元資金。參與此輪融資的投資機構包括尚城投資、太盟投資集團(PAG)、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國風投)、奧博資本(OrbiMed)、Heritage Provider Network及建峖實業投資(Janchor)等。本輪融資所籌資金用於三方面:繼續推進創新生物大分子藥,尤其是第二代免疫腫瘤治療藥物在全球的臨牀開發;擴大全球臨牀開發及建立商業化團隊;以及完成生物大分子藥生產基地的建設。

 Alphamab Oncology傳承了蘇州康寧傑瑞在腫瘤領域的產品管線和相關技術平臺,將專注於創新腫瘤生物藥物的研究及開發。公司擁有異二聚體及混合抗體等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平臺,並基於這些國際領先的蛋白質工程平臺打造新一代多功能生物大分子抗癌藥。

因合生物完成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創鑑匯:11月20日,因合生物完成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方爲正威集團。因合生物是一個腫瘤早篩技術研發商,基於超深度基因測序、生物信息分析和大數據分析的腫瘤早期篩查技術,通過在癌前病變或可治癒階段檢測出癌症,有效地幫助中老年人提早發現體內癌變並及時干預或者治療,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大政策

剛剛!

又一注射劑修改說明書,兒童慎用

賽柏藍:剛剛,國家藥監局發佈公告,修訂鹽酸溴己新注射劑說明書,兒童慎用,尤其不推薦嬰幼兒使用。

鹽酸溴己新注射液,適應症爲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伴有黏痰,不易咳出者。

公告顯示,爲進一步保障公衆用藥安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鹽酸溴己新注射劑(包括注射用鹽酸溴己新、鹽酸溴己新注射液、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說明書增加警示語。

並對【適應症】、【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兒童用藥】、【老年用藥】等項進行修訂。

新技術

這款新藥打敗了99%的HIV病毒

生物谷:最近,Zion Medical公司(一家開發艾滋病毒和癌症治療藥物的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宣佈HIV藥物Gammora的第一次臨牀試驗結果: 在治療的四周內消除了多達99%的HIV病毒。

Gammora是一種衍生自HIV整合酶(負責將病毒的遺傳物質插入受感染細胞的DNA中)的合成肽化合物。 Gammora能夠刺激多個HIV 的DNA片段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DNA中,達到觸發被感染細胞凋亡事件的發生。

該蛋白多肽由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的PolyPeptide Labs生產。具有通過摧毀攜帶HIV病毒基因組的所有細胞來治癒HIV感染患者的潛力。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祕

新生造血幹細胞在體歸巢全過程

中國生物技術網:巍峻帶領其團隊歷時6年,在優化活體成像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活體免疫熒光標記、遺傳調控和圖形重構計算等方法,首創了一套全新的可以完整解析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全過程的研究體系。研究人員在國際上率先採用可變色熒光蛋白建立了造血幹細胞標記系統,在高分辨率共聚焦熒光顯微鏡下,建立了造血幹細胞長時程活體觀察追蹤方案,從宏觀到微觀,生動地呈現了造血幹細胞從誕生到歸巢的全過程。經過對大規模長時程活體成像的統計分析,發現了造血幹細胞歸巢的時空規律及“熱點區域”,並結合精細成像和三維重構技術,首次揭示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微環境的獨特微血管結構。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還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微環境細胞,並將其命名爲“先導細胞”。這類細胞是一種之前未被定義過的巨噬細胞新亞型,存在於歸巢“熱點區域”附近,它們可以識別進入造血組織的造血幹細胞並將其引入特定的血管結構中,從而實現造血幹細胞的歸巢。

雙殺!全新溶瘤病毒問世!

擊潰癌細胞與腫瘤保護層!

生物谷:近日,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溶瘤病毒,實現了對癌細胞和腫瘤保護層的雙殺!更重要的是,這種全新的免疫療法有望徹底杜絕癌症復發!

研究人員用成果做了回答,他們讓一種集滅癌細胞和破CAF的全新溶瘤病毒橫空出世。這種病毒叫做enadenotucirev,經過基因改造後可表達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稱爲雙特異性T細胞接頭(bispecific T-cell engager,BiTE)。

這種蛋白質既可特異性識別CAF表面的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還能跟免疫T細胞結合將其活化,爲CAF和T細胞搭建了一個特殊的橋樑,讓二者“好好溝通”,而“溝通”的結果,就是免疫反應來襲,CAF崩解,保護層出現漏洞,癌細胞無所遁形。

揭開“膳食纖維、

微生物與健康“之間神祕關聯的面紗

科學網:劉奕志團隊聯合全國多家醫療機構,利用十年百餘萬次的近視眼醫學驗光大數據,揭示出真實世界青少年近視眼發生、進展與穩定的規律。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運用隨機森林算法進行機器學習,建立人工智能預測系統,3年內準確率達90%,10年內準確率80%以上,也可提前8年有效預測高度近視,爲近視眼的精準干預提供了科學依據。

爲了將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劉奕志團隊開發出一套人工智能雲平臺,提供高效的近視預測服務。劉奕志表示,近年來,其團隊對近視眼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不斷取得突破。大數據研究成果爲青少年近視提供了精準的防控時機:學齡前後的近視發展最快,這個時期要儘量減少兒童的近距離閱讀和增加戶外活動。

“創建近視眼人工智能預測模型,對青少年近視的有效干預和防控具有重大意義。”劉奕志團隊成員林浩添教授表示,通過訪問智能平臺,輸入前後兩次檢查的年齡和度數(間隔至少一年),即可預知10年內的近視度數變化與高度近視風險。他強調,只有全社會通力合作,才能最終實現青少年近視眼的有效防控。

往期精彩回顧

資訊 | 活動 | 醫療丨融資  

浙江省醫療數據產業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貝殼大學學員企業|癌症早篩新貴因合生物完成5000萬A輪融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