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實踐中,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不論是防還是治,都過於依賴藥物,殺滅病原體這一個環節。忽視養殖動物本身具有的免疫力,在抗病防病方面的主導作用,也忽視池塘生態水環境自淨能力的作用。病害預防措施的一再加強和強調,僅僅體現在潑灑藥物頻次與內服藥餌次數的增加上。

特別是近十多年來,病害防治措施越來越強調,越來越加強,施藥成本越來越高。但事與願違,病害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治。暴發性病害肆虐流行範圍廣、時間長,由病害造成的死魚損失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水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被重視,水環境保護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多重重壓之下,對水產病害防治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有傳統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理念措施主導下,能否有效做到“減量用藥”?水產養殖能不能做到“零用藥”?“零用藥”前提下,如何進行科學的水質管理?怎樣進行藻類管理?“零用藥”前提下,又能怎樣有效防治病害呢?

……

針對上述困惑,我們開設“漁行家沙龍”專欄,邀請願意思考和探索行業未來的業內人士和從業人員共同探討與思考我們水產養殖業怎樣做到環境友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發展。

生態養殖·

池塘生態系統光合食物鏈與呼吸食物鏈

分享嘉賓:蔣發俊

1、藻類的光合作用是生態系統光合食物鏈的開端。

藻類利用光能,吸收利用無機鹽營養素,或說只能同化分解礦化的物質,如CO2、HCO3-、CO3-、H2O、NH4+(NH3)、 NO3-、NO2-、PO4-等。池塘藻類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同化水中無機營養素,完成自身增殖。藻類又被食物鏈後續環節(原生動物、浮游動物等)攝食,形成光合食物鏈。

藻類的光合作用基本式:

16NH4++ 92CO2+ 92H2O+ 14HCO3-+ H2PO4-→ C106H264O110N16P + 106O2

式中C106H264O110N16P表示藻類生物體的平均元素組成,該式中忽略了其他微量元素,所以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

2、細菌的呼吸作用,細菌在利用分解有機物所釋放的能量,將有機物質礦化,同時也將一部分能量合成自身物質用於生長,使部分能量和物質(能量的載體)再進入食物鏈。

人們往往着眼於微生物對有機物分解礦化作用,而忽略了有機物分解礦化過程的同化,即微生物自身合成生長,並由此形成的龐大生產力,依着食物鏈,細菌——原生動物——浮游動物等。我們可以把有機物分解礦化過程的同化,即微生物的自身合成生長稱作生態系統腐生食物鏈(或呼吸食物鏈)的開端:

NH4++ 7.08CH2O + HCO3-+ 2.06O2→ C5H7NO2(菌體蛋白)+ 6.06H2O + 3.07CO2

式中C5H7NO2爲硝化細菌或亞硝化菌生物體的平均組成。

養殖池塘生態系統中,藻類的光合食物鏈,光合作用從外部陽光輸入能量,物質是內部循環;細菌的腐生食物鏈,其能量和物質都是由養殖動物殘餌、糞便以及水生生物屍骸等有機物分解礦化開始的,該過程,細菌自身合成作爲有機營養物進入腐生食物鏈。

沒有人工投餵飼料的自然水體,驅動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以藻類的光合食物鏈爲主,微生物的腐生食物鏈爲輔。而人工投餵飼料的養殖池塘,人工大量投餵飼料,由於養殖動物對飼料的轉化率比較低,還有大部分養殖動物未消化吸收和轉化的物質(殘餌、糞便)。這些有機污染物(殘餌、糞便)不僅需要通過微生物進行分解礦化(即淨化),分解礦化的同時微生物自身合成生長作爲有機營養物進入腐生食物鏈。進入腐生食物鏈的微生物量是巨大的,所以在養殖池塘中,微生物腐生食物鏈(或細菌呼吸食物鏈)和藻類光合食物鏈一樣,是構成其生態系統天然生產力的兩大來源。

對於以上話題你怎麼看?

關於水產養殖用藥問題你也有話說?

歡迎留言或投稿分享你的觀點

投稿方式

①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請註明作者姓名和聯繫方式

②微信聯繫:識別二維碼加小編微信交流分享,驗證暗號:水產養殖用藥

—————— END ——————

本文版權歸農財寶典-漁行家在線(ID:yuhangjiaonline)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往期精彩回顧

目前5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戳原文,報名參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