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當初拉扯起江蘇排球隊,擔任過中國排協副主席,並且執教了袁偉民等首批球員的老教練張然,即將90歲高齡的他,可謂是中國排球歷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組建起江蘇排球隊時,袁偉民就是隊伍中的一員,這位日後被稱作是中國排球“教父”的功勳人物,當初正是在張然的執教之下才走上了專業排球的道路。

中國女排的輝煌,少不了一代代教練球員的努力付出。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黃慶

帶領中國女排創造“五連冠”輝煌的袁偉民如今已是80歲高齡,而在袁偉民之前,還有更老一輩的排球人爲中國排球奠基。

比如當初拉扯起江蘇排球隊,擔任過中國排協副主席,並且執教了袁偉民等首批球員的老教練張然,即將90歲高齡的他,可謂是中國排球歷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而在爲排球奉獻多年,離開一線之後,他依然心繫中國排球,撰寫了大量的專業文章和書籍,直到今天仍筆耕不綴,“我們幾代中國排球人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希望後來人能夠很好地繼承和發揚。”

張然老人精神矍鑠。

他打下了排球“地基”

上個世紀50年代,中華大地百廢待興,體育事業也同樣需要從頭開始。張然,則是新中國排球創立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之一。

“江蘇排球隊正式成立是在1958年,當時是爲了參加1959年的第一屆全運會,因此就把我從東南大學調出來,選拔隊員組建隊伍。”在日前出席江蘇排球成立60週年紀念活動期間,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而在那個排球還並不爲大衆普遍熟悉的時代,要“從無到有”地拉扯起來一支隊伍,難度可想而知。

張然還能回憶起來當初自己在選拔隊員時的“窘狀”:經過一番挑選過後,他只能選出了5個人進隊,甚至連一套首發陣容都湊不齊。

張然和孫晉芳。

“5個人還不到一個隊,後來又從南京市,去從部隊把剛剛轉業的運動員借調來,還有大學老師,組成了一個隊。”

當初的元老隊員之一張國蓉回憶起當時的江蘇女排,“1958年,我們在備戰1959年的第一屆全運會,當時江蘇隊是‘媽媽隊’,6個上場隊員有5個是媽媽。”

而訓練條件自然也相當簡陋,用張然的話來說,“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當時沒有場地,是在中央體育場南面的看臺底下弄了一個沙土的場地。住呢,隊員跟教練一起住在看臺下面,雙人鋪。”

隊員張國蓉回憶,當時的住宿條件冬天冷死,夏天熱死,特別難熬,“但是困難再大,我們也要打球。”

袁偉民(右)出席活動。

他帶出了中國排球的功勳

在那個從艱難困苦中努力奮起的時代,中國的排球水平也只能從平地上開始攀登,張然回憶起那個時代不無悵然,“當時整個國家,1970年代前的(排球)水平都比較低,打日本韓國,都打不過。”

稱雄亞洲,走向世界,是曾經老一代中國排球人只能放在心裏的夢想。但好在,張然這一代排球奠基人的願望,在他的弟子手下實現了。

在組建起江蘇排球隊時,袁偉民就是隊伍中的一員,這位日後被稱作是中國排球“教父”的功勳人物,當初正是在張然的執教之下才走上了專業排球的道路。

上世紀80年代,袁偉民帶領中國女排創造了世界冠軍“五連冠”的輝煌,而時至今日,已經80歲的袁偉民見到張然,依然是畢恭畢敬,“他是我的啓蒙恩師。”

在組建江蘇排球隊後,張然也把全身心都撲到了排球上。第一屆全運會,江蘇隊男排拿了第8名,女排第12名,“名次不算好,但是不到一年(的準備)能打出這樣的成績是不錯的。”

後來到了第二屆全運會,江蘇男排就拿到了第5名,女排第9名,逐漸開始進步。

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江蘇已然是中國排球界的重鎮之一,爲各級國家隊輸送了多名教練球員。在最近幾年中,知名球員就有惠若琪、張常寧、龔翔宇等。


耄耋之年,他還要爲排球做貢獻

或許是因爲長年的運動生涯和積極的性格,雖然年齡已近90,如今的張然仍然是精神矍鑠,思維清晰,交談中間對答流暢。

有熟悉張老的圈內人透露,多年前張然也曾接受過癌症手術治療,但在對抗病魔的同時,他卻並沒有停止爲中國排球做貢獻的打算。

自從離開排球一線之後,張然就一直在關注中國排球的比賽和各種動態,並且長期在各大媒體上撰寫關於排球的專欄文章,字裏行間,都是他多年排球生涯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思考。

這些文章中,不僅有關於排球技術的總結,更有關於排球發展的分析。

比如,他曾撰文批評一些教練“高大進攻隊員不用練防守”的錯誤理念,提出了中國女排既要有高度,也必須有速度和防守,不能“只顧網上不顧地上”。

與此同時,他也曾提醒排球訓練不能過分倚重力量,忽視了亞洲人的靈敏、速度、柔韌、協調等特點。此外,他也曾對運動員只重競技訓練而忽視智育與德育發展的狀況提出過反對。

如今看來,張然對於排球的總結和思考,和中國與世界排壇的發展規律不謀而合,也通過中國排球的歷史起伏得到了驗證。

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說,至今他仍然關注着中國排球,有轉播的比賽也會去看。對於即將出徵東京奧運會的中國女排他也給予祝福,“這一批隊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件最好的一批,技術環節都比較全面。相信並且期待她們能打得很好。”

筆耕至今,張然已經出版了多本排球相關的技術著作。因爲專業書籍難有銷量,他還自費出書,免費贈閱,甚至在今年,他還有一本新書問世。

“這些不只是我個人,而是我們幾代中國排球人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希望後來人能夠很好地繼承和發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