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韓永先 北京報道

  深化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後產能,推進氟化工產業高端發展,國家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政策直接促進了氟化工行業的市場格局重塑,一改其傳統行業的低利潤、低產出狀態。

  相關公司,巨化股份、三愛富等上市公司近兩年來利潤暴增,巨化股份由2015年1.62億元盈利翻十多倍增長至2018年前三季度16.53億元;三愛富則由2015年虧損3.11億元到今年前三季度盈利5.44億元。

  同處於氟化工行業的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美化工”)也加緊了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

  國家正在大力整頓行業市場、淘汰落後產能,三美化工18億募投項目能否如期實施,尚待市場考驗。

  經營的可持續性存疑

  2016年三美化工首次提交招股書,近期再次更新,其中的業績數據顯示,公司報告期再度實現業績巨幅增長,2015年主業營收21.36億元,淨利潤爲 2.10億元,2016年、2017年和今年上半年則分別實現主業營收25.80億元、38.41億元和22.69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89億元、9.55億元、6.07億元。

  爲加強主營業務,增強公司市場競爭力,三美化工向資本市場拋出江蘇三美 2 萬噸 1,1,1,2-四氟乙烷改擴建及分裝項目、江蘇三美1萬噸五氟丙烷項目、江蘇三美1萬噸高純電子級氫氟酸項目、重慶三美分裝項目、三美股份環保整體提升項目、三美股份研發與檢測中心項目、三美品牌建設及市場推廣項目、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等多個項目,共計募資達18.13億元。

  三美化工認爲,募投項目實施後,公司HFC氟製冷劑產能將進一步提升,公司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也將有較大幅度增長,將對公司業績實現長期增長提供重要支持。

  三美化工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氟製冷劑、氟發泡劑和氟化氫,三類產品的收入多年來均佔主營業務收入的 90%以上。而目前,國內氟化工行業存在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產品比重偏低,高端產品主要依靠進口的困境,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矛盾較爲突出。部分地區未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等制約因素,盲目規劃和投資氟化工項目,致使行業無序發展和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突出。

  三美化工在招股書中認爲,其所處的氟化工行業屬於週期性行業,週期性取決於宏觀經濟運行週期以及下游行業的運行週期。受產業性質、上游原材料供應、下游產品市場需求、產品供給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而從公司的招股書披露的風險性因素來看,三美化工面臨的“內憂外患”或許正在變成現實。

  三美化工經營業績對產品銷售價格的敏感係數較高,主要產品HFC-134a、HFC-125、HFC-32、HCFC-22、R410A、HCFC-141b、AHF平均售價在2016年以後大幅上漲。2017年平均售價漲幅分別達到21.81%、67.38%、61.96%、42.76%、61.46%、-3.02%、53.59%,2018年上半年價格仍在大幅上漲,相比於2015年的均價,絕大部分產品兩年間平均售價上漲超過一倍。

  但是上述產品價格能否持續上漲甚至維持受多種因素制約,未來若受宏觀經濟、下游市場需求波動等因素影響導致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公司的盈利能力。

  另一個層面,三美化工主要從事氟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國家產業政策變動將會影響到公司的生產和經營。

  我國作爲《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約國之一,將於2030年完全淘汰HCFCs(含氫氯氟烴)製冷劑,目前政策傾向於減少、淘汰該等ODS的生產。三美化工現有產品已被環境保護部列爲受控ODS的產品爲:HCFC-22、HCFC-141b和HCFC-142b。

  2017年環境保護部對公司上述產品的受控用途生產量配額分別爲:14400噸、34759噸和4162噸,2017年上述產品的銷售額分別爲2.03億元、5.68億元和3831.83萬元, 合計佔當年主業收入的21.08%。2018 年公司HCFCs產品配額未發生變化,未來若政府加強對該等產品的產量限制,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目前我國氟製冷劑品種衆多,按使用進程來分大致可分爲四代,低端產品面臨被淘汰局面,中高端市場被國外巨頭壟斷。

  第一代、二代破壞臭氧層,正在加速淘汰、快速消減,三美化工目前的主要氟製冷劑產品爲第二代 HCFCs(含氫氯氟烴)類,將在2030年前完全淘汰,正在規模化生產的第三代氟製冷劑爲 HFCs(氫氟烴)類雖不破壞臭氧層,但是同樣屬於危害全球變暖的產品帶來較大的隱患。目前第四代氟製冷劑爲 HFOs(含氟烯烴)類,可進一步降低溫室效應值,目前尚未大規模應用。

  對此,三美化工表示,不排除未來公司產品會被其他綜合性能更好的新型製冷劑替代的風險。

  某大型券商行業研究員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三美化工的招股書稱,公司認爲國內氟化工行業企業整體研發能力不強,研發投入不足、基礎研究比較薄弱、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等是目前行業企業難以邁過的檻,如不能突破將制約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而這一風險因素從公司的研發投入來看,確實在存在較大概率。

  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報告期,公司雖然營收和利潤大幅上升,但是投入的研發費用卻規模微小,分別爲368.03萬元、1236.31萬元、2222.60萬元、1048.66萬元,佔營收的比例僅爲0.95%、0.90%、1.14%、0.92%。新產品研發投入不夠將極大增加上述風險。

  市場端方面,三美化工的主營產品銷售分爲國內和國外市場,報告期的營收幾乎維持在各50%左右的規模。但是近期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呈現抬頭的趨勢,美國已多次對原產自中國氟製冷劑的反傾銷調查,同時提升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將進一步增加公司的經營風險。

  主觀性違規屢禁不止

  更爲值得關注的是,三美化工不僅盈利能力的持續性受到質疑,公司從首次提交招股書開始,暴露的經營違規事項就屢禁不止。

  據統計,其首次披露的招股書至少被國土、環保、稅務、城管、安監、海關、質檢、消防等8個行政執法部門進行過處罰,總計被罰款170餘萬元,涉及違規行爲包括非法佔用土地、破壞耕地,稅費記賬不合規,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擅自進行倉庫、化驗室建設,海關申報出口申報違規,未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擅自生產、銷售,安全生產培訓、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違規排放污染物等多項行爲。

  近期,三美化工更新的招股書同樣暴露,報告期公司的違規行爲仍是屢屢發生,甚至存在主觀性違規的多次事項。

  例如,報告期內,三美化工子公司東瑩化工2015 年6月17日,因所屬餘朋浮選廠將溼的沉砂池內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外排受到的環保處罰5萬元。12月15日,再因中水回用設施不正常使用,造成設施廢水外排,受到的環保處罰0.937萬元。

  2018年8月14日,公司子公司江蘇三美因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環保驗收的情況下擅自投入產品催化劑三氯化銻項目生產,受到環保處罰20萬元。

  相對,配套設施的違規處罰,三美化工更大膽的主觀性違規是敢於超出生產許可範圍生產,甚至敢於沒有生產資質就開工生產。

  根據化工領域的安全生產許可,化工行業公司需要在覈準的產能範圍內生產,但是報告期,三美化工及子公司部分產品存在實際產量超出覈定產量的情形。

  三美化工AHF產品,2015年超產2488.11噸,超產比例8.03%,2016年超產810.05噸,比例2.61%;HCFC-22產品2015年超產2389.68噸,比例爲19.91%,2016年超產2329.59噸,比例爲19.41%;HFC-125產品2015年超產111.38噸,比例爲1.11%,2016年超產563.71噸,比例爲5.64%。

  子公司東瑩化工2016年超產AHF產品9056.88噸,超產比例爲22.64%;超產氟硅酸(副產)產品超產2177.73噸,超產比例高達108.89%。

  更爲嚴重的是,三美化工2015年至2016年,在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前提下,將副產品 HFC-23收集起來對外出售給滅火劑生產廠家用於製作滅火劑,兩年間分別達288.47噸、303.21噸。

  2015年、2016年,公司違規的超產產品及收集HFC-23取得的營業收入達5282.38萬元、1.02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總額的2.32%、3.79%;毛利分別爲2353.93萬元、3875.05萬元,佔當期毛利總額的4.02%和4.07%。

  三美化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稱,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合法合規經營,重視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並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第一位。報告期內,公司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爲,未發生過環境污染事故、未對環境造成過嚴重污染或者生態破壞,未發生過安全生產事故,無社會影響惡劣和有違誠信的行爲。

  但是擺在事實面前的違規事項屢禁不止,甚至主觀性強烈的違規事項持續發生,着實讓市場汗顏。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