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官方网站泄露公民个人隐私信息何时休?

2017年底的时候,澎湃新闻曾做过一组官方网站泄露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的稿件。这组稿子说的是什么事呢?说的是,有的官方网站在进行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公示信息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会透露公民完整的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

这组稿件当时颇有点影响,引得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纷纷表态,要求各级政府在进行公示时要注意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

其后不久,国务院办公厅也呼应了这一主题。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5月印发的《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也明确指出,要依法保护好个人隐私,除惩戒公示、强制性信息披露外,对于其他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公开时要去标识化处理,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范围。

两年时间过去了,公民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得怎么样了?真实的情况是,不能尽如人意。

澎湃新闻近日检索多家政府网站发现,不少政府网站上还存在大量泄露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发布在2017年之前,有的就是2019年12月刚刚发布的。数量之大,涉及面之多,令人惊叹。甚至还有政府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直接说,公布个身份证号码不算什么吧。

于此也可见,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国务院办公厅的行文,乃至各大部委的通知要求,均没能完全刹住泄露公民个人隐私信息这一行为。这一情况仍在全国各地蔓延。

在某些人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关涉到人民群众的切身之事,岂可以“小事”一笔带过?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信息,是每一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再过两年,这一现象能够得到彻底根治。

(作者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主编、主任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