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官方網站泄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何時休?

2017年底的時候,澎湃新聞曾做過一組官方網站泄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稿件。這組稿子說的是什麼事呢?說的是,有的官方網站在進行一些法律法規規定的公示信息時,沒有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會透露公民完整的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和身份證號碼。

這組稿件當時頗有點影響,引得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紛紛表態,要求各級政府在進行公示時要注意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安全。

其後不久,國務院辦公廳也呼應了這一主題。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5月印發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也明確指出,要依法保護好個人隱私,除懲戒公示、強制性信息披露外,對於其他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公開時要去標識化處理,選擇恰當的方式和範圍。

兩年時間過去了,公民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得怎麼樣了?真實的情況是,不能盡如人意。

澎湃新聞近日檢索多家政府網站發現,不少政府網站上還存在大量泄露公民個人隱私的信息。這些信息,有的發佈在2017年之前,有的就是2019年12月剛剛發佈的。數量之大,涉及面之多,令人驚歎。甚至還有政府工作人員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直接說,公佈個身份證號碼不算什麼吧。

於此也可見,不管是媒體報道,還是國務院辦公廳的行文,乃至各大部委的通知要求,均沒能完全剎住泄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這一行爲。這一情況仍在全國各地蔓延。

在某些人看來,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是關涉到人民羣衆的切身之事,豈可以“小事”一筆帶過?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信息,是每一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希望再過兩年,這一現象能夠得到徹底根治。

(作者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主編、主任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