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三座九龍壁。大同那座最古老,是明代的,也是最粗狂有力量的。另兩座都在北京:北海的是唯一一座雙面的;故宮的在珍寶館內、寧壽宮皇極門外,龍的造型最爲苗條。

九龍壁,皇家影壁的一種形式。

影壁又稱照壁,是傳統中國庭院裏一道神祕的牆。它可以切割了空間,阻擋了視線,可以用來擋風聚氣,保有隱私。它看似多餘卻又不可或缺,匯聚、沉澱八面來風,消散污穢、愁怨。

故宮裏影壁樣式很多,而以皇極殿廣場前的這座單面琉璃九龍壁最獨特,它是背倚宮牆而建的。

據說,乾隆帝十分喜愛九龍壁的造型,便在自己準備頤養天年的皇極殿前建造了一座。

這座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即公元1772年。九條高浮雕的巨龍各戲一顆寶珠。據說,中間的黃龍代表皇帝自己,兩邊的八條龍分別是八旗子弟。

古代,九是極數,九五之製爲天子至尊的體現。這個建築以不同方式蘊含多重九五之數,體現九五至尊,比如,其檐下就用九五四十五塊龍紋墊栱板暗合九五之制;正面由二百七十塊燒製的琉璃塑塊拼接而成,也是五九四十五的倍數。

珍寶館本來就是故宮的熱門景點,來來往往的人也都會流連於九龍壁,再加上九龍壁自身的大尺寸。所以,想拍到沒有人影的九龍壁,對於我們這種普通的遊客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我反其道行之,在珍寶館要閉館的時候往入口跑。終於,入口處一個遊人都沒有了,獨享了一次九龍壁。

中間這條正面、黃色,據說代表乾隆

兩邊的八條龍代表八旗;這是最西面兩條龍

緊鄰黃龍西邊的兩條龍

白龍腹部有一塊缺損。據說,當年建造時,不慎在燒琉璃時燒壞了這塊構件。機智的工匠連夜用一塊楠木雕刻成龍腹的形狀再刷上白色的油漆,代替琉璃構件安裝到白龍腹部。

緊鄰黃色龍東側的兩條龍

最東側的兩條龍

【通常,九龍壁前都很熱鬧】

通常,這種人員密度已經算是很少的了

通常,在什麼角度都很難捕捉到沒有人影的瞬間

這裏總是人來人往,遊人不斷

【珍寶館清場前刻可以看到這樣的九龍壁】

珍寶館冬季15:30停止售票,15:40停止入館,16:30閉館。所以,15:40之後都是隻出不入,入口處人員急劇減少

掌握好時間,從皇極門就可以看到這樣的九龍壁

一個人也沒有的九龍壁

從皇極門回看寧壽門

通過皇極門看到的九龍壁正中的黃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