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自古以來木匠就是一門受人敬仰的職業。過去的農村,生活沒有這樣富足,一切傢俱、門窗、桌椅板凳全憑木匠的一雙手!

隨着歷史的發展,經驗的積澱以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人們往往把一些美好的願景寄託在所做的傢俱上,這也是木匠口中津津樂道的,如“凳不離三,牀不離半,桌不離九”,其實這句箴言,無非是所做傢俱的尺寸要求!

門不離五

之前在農村做門都是木門,而這些門的尺寸都離不開五,在農村這代表“五福臨門”。

凳不離三

這個凳,指的是古時候農村做的條凳。三,指的是凳子的尺寸,要留三,三尺三寸,三尺零三。

爲什麼有三呢?

這來源於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人義薄雲天,名垂青史,因此木匠做凳子,做到三尺三,既能保證一個凳子坐三人,又寓意一條凳子上做的人,講義氣,美名。

牀不離半

“牀不離半”也可稱爲“牀不離七”,利用了諧音字,這個“半”與“七”同“伴”和“妻”,也就是討個好彩頭,“牀不離半(伴)嘛!討個彩頭,這是行家規矩。

七同妻諧音,男人做牀都希望和妻子一起同牀,如果沒有七,怕找不到老婆。所以牀板一般在二尺七寸,雙人的牀也要四尺五寸七,有夫妻同牀偕老之意。

不僅是尺寸,在牀的結構上也離不開七,穿樘是七根,牀頭靠背也是七根,還有一種寓意是有了這多個七,就不用擔心找不到媳婦了。

桌不離九

大家知道,農村做桌子,一般都是八仙桌,在做桌子的時候,一般都要留九,九寸或者九分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留。九通酒,寓意餐食豐盛,好肉好酒,也是對使用者一種美好生活的祝福。

棺不離八

在過去棺材無論誰去世,無論高低都是八尺的棺材,而八和發音不進,也預示着升官發財“桌不離九”,在農村一般喫飯的桌子都是簡易的方桌和八仙桌之類的,無論什麼樣式的,最後尺寸的尾數必帶九,而九和酒爲諧音,其含義是桌上沒酒的話難留住客人,更代表熱情大方。

這是古時候老木匠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規矩,裏面既包含了木匠做工的要求,又跟農村民間風俗相對應,言簡意賅,堪稱經典!

微信搜索關注:明清傢俱研習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