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精神病醫院可降低等級報銷醫保

核心提示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已經成爲當前社會需要共同關注和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我市不斷提高醫療機構精神衛生服務能力,使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得到優質的服務。

醫療新政降低精神疾病患者就醫負擔

近日,泉州市醫保局出臺文件,對我市基本醫保參保人員到泉州市第三醫院住院或門診就診,按降低一個醫院等級,即按二級醫療機構的比例報銷政策,提高患者報銷水平。異地聯網參保人員在泉州市第三醫院刷卡實時結算的參照執行。

泉州市第三醫院王進義副院長介紹,2018年12月1日新政實施以後,城鄉居民在該院住院及門診特殊病種首次起付線將由800元降到400元,報銷比例由55%提高到75%,醫療救助在此基礎上疊加。職工醫保住院及門診特殊病種提高報銷比例後首次起付線由700元降到500元,報銷比例也有所提高。在該院治療相關的特殊病種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含重度抑鬱)、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癲癇病等。

新政策的實施,將充分發揮泉州市第三醫院“三級精神專科醫院”的優質精神衛生資源,讓我市急性、重症精神障礙患者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降低病人就醫負擔,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和獲得感。

網格化管理儘早開展治療

調查表明,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六成以上能夠臨牀治癒。目前,我市正大力推廣“雙網”模式,對精神障礙患者實行網格化管理,儘早開展治療干預,減少疾病危害和殘疾。

我市結合綜治城鄉社區服務管理網格和村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範圍,由各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所轄村(社區)進行網格劃分,每個村(社區)至少一個網格,每個網格至少配備一名村醫。

將村醫網格與綜治城鄉社區服務網格相結合,各縣(市、區)組織精神專科醫院專業人員,以縣或鄉鎮(街道)爲單位,對“村醫網”和“綜治網”的網格員開展集中培訓,“兩網”網格員一一見面對接,明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服務的基本職責,聯合入戶隨訪,形成工作合力,優勢互補。截至目前,已開展相關培訓35場,培訓4000多人次。

村醫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一歷五單”管理要求,落實網格內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隨訪管理。對既往危險性評估3級及以上、目前病情穩定的患者,由村醫、社區網格員聯合每月入戶隨訪一次,提升管理實效。

據瞭解,截至2018年10月,全市共劃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網格3455個,配備村醫網格員3322名、綜治網格員3963名,村(居)網格化管理覆蓋率達100%。“雙網融合、併網管理”新模式,提升了入戶見人、病情研判、指導服藥、情況報告的精準性,有效破解了基層隨訪服務“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四個關鍵環節全面規範診療

2013年5月1日,精神衛生法頒佈實施。五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認真貫徹實施,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全市精神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精神衛生保障條件明顯改善。精神病牀位建設,已經列入了市政府民生補短板的工作,目前全市共有精神病牀位3000多張。到2020年,我市將力爭實現精神衛生牀位達到每萬人口5.64張,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於3.8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逐步規範。診療行爲從“送”“診”“治”“出”四個關鍵環節得到全面規範。我市還成立泉州市精神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加強精神衛生質控管理,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質量考覈標準,並對各級醫院精神衛生工作進行質量評價,將精神疾病診治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同質化,發揮質控中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積極開展人文關懷。市第三醫院堅持人文關懷,積極開展“院前預防—院中治療—院後康復和管理”的醫院—社會一體化精神衛生服務模式,醫院康復科傾情打造暖心服務品牌——“心靈康復驛站”,患者可以進行多樣化的治療活動,防止患者由於長期住院造成與社會的脫節,使他們出院後能更快適應並融入社會。

加大宣傳力度。各有關部門還充分利用宣傳媒體,採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採取多種羣衆喜聞樂見和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導公衆特別是用人單位、學校等關注心理健康,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通過宣傳喚起市民對精神障礙患者的關注,使全社會理解、關愛精神障礙患者。

作者:張沼婢

來源:泉州晚報

1.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2.轉載請註明出處:泉州醫聲

3.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泉州醫聲公衆號由泉州經濟網主辦。如果你有泉州醫療界有趣的故事想要與我們一起分享,我們期待你的來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