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之後不止一次去過安徽,真正打動我的卻是2012年的春天,我第一次來到黃山腳下的宏村,只一眼,便被深深吸引,"擴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徽州的美,是凝重的,也是詩意的,那小橋流水邊潑墨的座座深宅大院,像一張張古畫,遺落在時光深處。

忍不住加點題外話,那一次黃山行,記憶中除了風景,還有一部小說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就是往返途中看了兩遍的《瀝川往事》!

所以那以後的這些年,那些青瓦白牆,小橋流水一直流淌在我的記憶裏,計劃着有一天自駕帶着家中的老人一起來看看…

在正好的時間看到正合適的線路,我頓時心動,同樣動心的還有我七十歲的媽媽,那麼還猶豫什麼呢!

於是果斷地報了名,兩三天的時間,利用週末,完美!

週五中午出發,經過六七百公里的長途跋涉,當晚近十點入住黃山市屯溪區,第二天清早出發來到第一站—江西婺源的篁嶺。

坐在纜車上,看到腳下一片片的金黃心生納悶:已是深秋時節,難道還有油菜花嗎?

看到這個,大家一定和我一樣恍然大悟了吧,原來那大片的金黃不是油菜花而是菊花!

婺源的前世今生,剪不斷,理還亂。徽韻也好,贛風也罷,這個被稱爲“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地方,或許纔是“烏托邦”式的理想家園。

婺源的秋

在篁嶺的曬秋裏

中國的秋天有婺源,婺源的秋天有篁嶺。

數百棟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錯落有序排布,整個山間的徽式民居土磚外牆上、曬匾裏,盡是五彩繽紛豐收的成果。

我也體會一把豐收曬秋的喜悅......

這些梯田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上帝的指紋,春天來臨時,便是漫天金黃的油菜花海。

或許每個人對婺源都有自己的解讀。不管是對年代久遠村落的嚮往,還是對徽州文化的情有獨鍾,行走婺源帶回的不僅是相機裏留住的美麗瞬間,更是心底裏永遠典藏的記憶。

從篁嶺出來不遠,便是另一個景點—月亮灣,如果和我一樣是七十年代生人,不知是否還記得曾經的一部影片《月亮灣的笑聲》?

下午結束遊覽,司機師傅把我們送到屯溪老街,附近還有梨陽in巷,說實話,對各地的類似老街我沒有什麼興趣,完全商業化了,千篇一律。

第三天,塔川秋色

我們的運氣不會總是那麼好,早晨起來外面就下起了雨,到了塔川,雨勢竟益發滂沱,好在昨天篁嶺曬秋沒有下雨,這樣想想不覺萬分慶幸!

“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這也許就算是塔川秋色的最真實寫照。

雨中的塔川,慵懶美豔而又色彩斑斕,楓樹葉、烏桕樹葉、苦楝樹葉漸漸地紅透,銀杏葉也漸漸地變成了一樹的金黃,隨風飛舞,路旁溪邊各種不知名的小花在秋風中肆意綻放。

水墨中的紅葉、深山和小村人家營造出一派和諧的氣象,塔川的秋天纔是真正的美景天堂,最美妙的風景和最淳樸的鄉土人情都藏匿這裏。

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塔川,我們來到了此行的最後一站:呈坎

走在呈坎的巷子裏,彷彿置身於一個諾大的迷宮,兜兜轉轉好幾圈,卻又好像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

“遊呈坎一生無坎”千百年來傳承不變的坎文化,佈局神奇、陰陽八卦、神祕、安靜、古樸。

    行程又一次接近尾聲,難免又有些感慨:爲什麼有的人臉上總是溫暖乾淨的笑容,好似工作家庭都一帆風順,而有的人卻把日子過得一團糟?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差不多,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造成那些天差地別的,在於一個人的精神態度, 哪怕再難熬,我們也要心有所愛。愛好,讓我們在灰頭土臉的生活中,變得閃閃發光,像在暗淡的底色中,撒了一些明媚的光,讓我們在眼前的日子裏,也看得見詩與遠方。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願你,也能如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