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少会有人留意到位于上海体育场外不起眼角落边的一块告示牌。

  这是2018年上海国际马拉松最后经过的路口,跑者们通过这里也就意味着通往了最后的胜利。

  从早上7点到下午13点30分,六个半小时是一场马拉松展现在大屏幕或者是公众视野中的时间,然而构成一场马拉松精彩的又何止六个半小时。

  2018年11月17日,距离上马鸣枪还有不到12个小时。上马赛前EXPO展会的现场已经渐渐安静下来,原本挂满艳丽红蓝T恤的展示架,如今空空荡荡,38000件T恤已经找到了主人。

  夜幕降临,预期中的雨还是来了,绚丽的霓虹在透彻的柏油路上映射出斑斓的红线,就像此时外滩金牛广场的横幅上说的那样: 上海只有起跑线。

  上海地铁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系统之一,2018年11月18日,这里是世界上跑者聚集最多的交通工具。

  如果你细心留意,从各个区域通往外滩的街道都是以早年通商口岸的地名而命名的,彼时的外滩是中国通向世界的窗口,而今天这里是38000人的起跑线。

  “这是一座疾速之城”,这是世界上马拉松跑的最快的运动员埃鲁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对于上海的评价。 今天他站在了上海国际马拉松的起跑线前,只是身份从纪录的缔造者变成了见证者,他将见证38000名跑者让这座城市的配速再快一点。

  从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到最热血的马拉松跑道,有时候只需要15分钟的时间。

  沿着上马赛道,从外滩跑到淮海路大约10公里不到的距离,每一年经过耐克淮海品牌体验中心,都会让跑者们的肾上腺素极速爆棚。

  对于马拉松跑者来说,这是前10公里是积蓄能量的时刻,而在这里许多一开始觉得自己不能完成42.195公里的人, 开始相信,自己真的能够做到这件事情!

  如果一场城市马拉松没有观众,那也许将会是无法想象的乏味。

  马拉松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次派对,路边的你能够找到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虽然没有踏上赛道,但他们确实就是这场盛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马拉松比赛,不就是一个重复的动作进行数个小时么?

  上马的冠军争夺战可以告诉,马拉松绝对没有那么简单。7人军团一同跑进体育场,最后弯道反超,这样戏剧化的场景一样能够在马拉松赛场上出现。

  马拉松赛场上的冠军只有一个,但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胜利。

  有这样一群跑者,为了这个心中的目标拼命苦练,即使此刻的终点风骤雨急,但还是无法遮掩他们在终点闪耀出的夺目光芒。 这是NIKE黑马从集结到出发的第一次试炼,49名参赛黑马跑者中有37位创造了自己的PB,这是过去12周每一滴汗水带来的回报。

  来自广州的黑马阙小龙冲线后瘫倒在终点线前,刚刚完赛不久的郭玖林走过去一把拉起了他,虽然作为北京黑马的成员,但他俩素昧平生。

  是共同的目标让他们能够有这样的默契,而这也是这支非凡队伍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队友间鼓励,教练在终点的遥望守候,此刻成绩的高低似乎只是他们一同努力的注解罢了。

  距离上马关门的时间越来越近,而风雨也开始越来越大。

  风雨能够摧打下树枝上的枯叶,但也可以滋润一旁初生的青田,对于那些依然坚持在赛道上的跑者而言, 他们的内心早已不是当下的风雨能够吹动的,不停下的脚步就代表了他们向往终点的加速度。

  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体育场内总会传来一阵喧嚣,这是Pacer(配速员)引领的跑者队伍抵达终点了。

  如果说马拉松上所有的人都是追逐速度,那么Pacer们就是他们的灯塔一般的参照物。为了这份跑者们的信任,Pacer们苦练了一个夏天,放弃了自我的追求,只为最终撞线那精准的几秒。

  与跑者们一同坚持在赛道上的还有穿着灰色外衣的志愿者们,上马志愿者有个可爱的昵称“小马达”,他们的干劲与热忱比起马达来功率丝毫不逊。

  凌晨2点出发,4点集合,随后再各自抵达岗位,辛苦,不言而喻。然而当把每一杯水送到跑者手中,每一个跑者都报以微笑的回应时,他们又都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些更加值得的了。

  终点计时器逐渐指向那个代表结束的数字,虽然跑进体育场人群的脚步越来越慢,但内心的悸动却是越来越强。我们采访了最后一位撞线的姑娘,已经分不清脸上的泪水与汗水, 她说比赛很煎熬,但自己应该还会一直跑下去吧

  很快,街道恢复了往常的车来车往,红绿灯前人流开始有序地交错,2018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的帷幕徐徐落下,但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说,前进的脚本却从未停止。

  上马,有终点。上海,没个够。

  视频/大陈峰 图/胡寅乔 东方IC Nike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