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锦添:全观》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从左至右)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创始人蔡潇、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艺术家叶锦添、国际著名策展人、艺术图书出版人及设计师马克·霍本、展览总策划古兵。开幕仪式上,今日美术馆馆长、《叶锦添:全观》策展人高鹏表示,“其实在一年多前开始讨论叶老师展览的时候,大家最想看到的是大家所印象当中的叶锦添,希望他展示很多舞台美术、电影美术。

本文授权转载自:墙报

ID:wallpost

导读:叶锦添最为人熟知的标签是“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2001年,凭借《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其实叶锦添也是一位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艺术家,从2002年开始,已经在台北、法国、荷兰、美国等地举办过创作特展。

此次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叶锦添:全观》展览是对其过往12年艺术创作的一次梳理和总结,作品涵盖了雕塑、影像、装置、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徜徉其中,既能感受到叶锦添深厚的“东方美学”积淀,也能看到他对生命、时间、科技、环保等领域的沉浸式探索。叶锦添说,“我重视奥斯卡奖杯,但更重视艺术”。这次的《叶锦添:全观》展览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随后,墙妞采访了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听他分享了展览的背后故事和策展理念,一起分享给大家。

2019年4月13日,《叶锦添:全观》艺术大展在今日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叶锦添工作室和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协办,国际著名策展人、艺术图书出版人、设计师马克· 霍本与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联合策展。

《叶锦添:全观》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从左至右)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创始人蔡潇、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艺术家叶锦添、国际著名策展人、艺术图书出版人及设计师马克·霍本、展览总策划古兵

《叶锦添:全观》艺术大展是对叶锦添近年来个人艺术道路与思想成长的整体展现,涵盖了他过去以及当下对未来的独特定义。作为世界知名的电影、舞台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他不断探索与介绍他的“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并在创作上打破多重边界,横跨摄影、录像、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更加纯粹的艺术表达。

展览现场图

开幕仪式上,今日美术馆馆长、《叶锦添:全观》策展人高鹏表示,“其实在一年多前开始讨论叶老师展览的时候,大家最想看到的是大家所印象当中的叶锦添,希望他展示很多舞台美术、电影美术。但是我们跟叶老师沟通过程当中,叶老师说我一定不要展那样的,不要盖棺定论,我的生命艺术创作才刚刚开始,这个展览是大家对他新艺术创作的重新认知,而不是永远躺在自己辉煌成绩里,永远让别人看着这些点。

今日美术馆馆长、《叶锦添:全观》策展人高鹏致辞

《叶锦添:全观》艺术大展中,叶锦添首次跨界科学,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了其对时间、空间、生命科学的多维度发现与哲学思考。并提出“精神DNA”的概念,作为其艺术发想的核心,试图讨论在无形的精神世界中,人类情感、记忆的萌发与传承。

“从古至今人类走过无尽岁月,那究竟人类精神世界从何而来?”“世间万物本身是如何被驱动?”是本次展览他所要探究的主题之一,亦是他的一趟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旅程。

展览现场图

叶锦添谈到,“我对世界好奇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觉得我有能力把东西的一些脉络变成我的工具,所以这个展览就是希望给大家看到,其实21世纪已经是多维世界,今天的世界是一个东西有几千种看法,不是一个看法。

艺术家叶锦添致辞

“你为什么要做艺术,不是说让自己很成功,很多人喜欢你认同你。我觉得这个是奖励,不是原来要做的东西,艺术本身就是要冒险的,人家不要你去的你要去,你要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给大家分享,这个才是艺术家要做的。

艺术家叶锦添在展览现场为嘉宾进行导览

“全观”英文译为“Mirror”,叶锦添在自我表达之中,也开放着极其自由的空间,置身在《叶锦添:全观》的艺术场景和作品中,人们可以自由感受、自行碰撞,开启探索之旅。早在2007年,叶锦添就在今日美术馆举办过他的个人艺术展《寂静·幻象》,12年后重回今日美术馆,他再次以多维度的艺术形式,勇敢地表达着他对生命精神本源及其流变的思考和探索。

《叶锦添:全观》策展人马克·霍本致辞

《叶锦添:全观》策展人马克·霍本谈到,对现实的观察、对未来的探索一直是艺术家的使命及责任。前不久公布了一张黑洞的照片,本次展览提到的“反物质”即是展现黑洞中所呈现的内容。“我们对黑洞的想象就好比人拿着橘子对着月亮,人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十分微小。我认为无论大家说着何种语言,生活方式如何不同,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共通的交流方式就是艺术。所有的人都有DNA及记忆,也都有出生的起源以及走向死亡的那一天。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生命与生活。

《叶锦添:全观》展览部分导语

展览为期三个月,横跨今日美术馆1号馆三层空间,超过1000平方米的场地,展览分为三个主要场景,以一系列的影像、交互与沉浸式装置等新媒体艺术手段呈现,通过物质和图像承载精神和理念,它的创新与未来将为艺术界带来强大的冲击,激发新一轮对未来与我们自身和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辩。

部分作品

悬浮城市

悬浮城市这个作品,是在描述一个相遇的过程,就是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时空,我们的城市,跟我们的关系总是能达到任何一个领域,但是我们总是有一个不理解的另外一个“我”会随时出现。我们可以称他为外星的来客,或是来自虚空的使者。即便未来,我们生活在太空之中,其实还有非常多,我们所不知道会相遇的情况出现。这种相遇的魔力,让我们思考自己真正存在的神秘,真正存在的原因,真正存在的来由。确切地感受着一个存在的奥秘,存在的源头。不管我们活在什么时候,总有一天会发现,我们能碰到另外一个跟自己相当的存在。那个存在使我们产生一种陌生的似曾相识的震撼。

精神DNA

我经常把好奇的眼光投注在一些东西出现的瞬间,当它还没出现确定的形状的时候,一切都是迷糊不定。想象到原生层次的种种,产生了我的精神DNA的绘图,这些暂时没有意义的图像,只出现在脑子里,还是现实中?脑筋接通到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记忆从何而来,从何开始。会否有一些记忆会超过我们想象,大脑一直充满着神秘。当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时候,他反对的力量就是一种反存在的东西。存在与不存在的世界,物质与反物质的世界永远在对立,永远在交融,永远无声对视着。而我们的记忆,在脑筋里面去呈现的生命状态,跟反物质那黑暗的一面,怎么造成平衡。

Magazine Costume

海洋永远都流传着深刻的记忆,我在海的边缘上看到很多不同的垃圾堆积在沙滩上,这些东西就只剩下它的形状,功能与基本的名字已经不复再有,这些都是我们的曾经,现在已经成为不知名的垃圾。我在期间找到非常多的蛛丝马迹,25个不同的故事,慢慢浮现在当代意识里。同时,涓涓细流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大Lili

女性人形装置Lili是叶锦添近年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作品之一,她最初的原型来自青铜雕塑《原欲》。一个花样的少女,一直流着眼泪。在展览中,叶锦添把她放置在一个黑暗的房间,发现不同的参观者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共鸣。在《原欲》的基础上,更趋于人形的Lili出现。她是一个16岁的中国少女,几乎总是带着墨镜,有着多种多样的装扮。

Lili的形象跳脱边界,出现在叶锦添不同介质的艺术创作中,叶锦添将Lili带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当地的文化与Lili结合,增加了观看者对这个空间的怀疑。Lili的存在提醒人们思考空间和影像中的灰色意义,是对当下个体身处多元世界的镜像呈现。

关于艺术家

叶锦添,作为世界知名的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视觉艺术家、服装设计师,不断探索及介绍其“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诠释古代文化对未来的启示。其创作游走于当代艺术、服装、舞台、电影美术等多元领域。2001年,叶锦添以电影《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成为首位获得以上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自1986年参与了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起,二十多年以来,叶锦添担纲多部电影的美术与服装创作。合作对象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导演,如吴宇森、李安、冯小刚、蔡明亮、陈国富、关锦鹏、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他在《赤壁》《夜宴》《一九四二》《风声》《无极》《小城之春》《阿婴》《胭脂扣》《诱僧》等电影、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红楼梦》以及美国Netflix制作的电视剧《马可·波罗》等众多作品中体现的美术创意及充满文化气息与创新的服装造型,一直以来备受国际的瞩目与肯定。2017年起,叶锦添担任电影巨制《封神三部曲》美术指导及服装造型设计,三部曲中的首部影片将于2020年上映。

在舞台艺术领域,叶锦添与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及著名艺术团体合作,2004年,叶锦添为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八分钟”交接仪式设计了包括服装和舞美的整体视觉。2010年,叶锦添与著名编舞家、舞蹈家阿库·汉姆(Akram Khan)合作。由叶锦添担任视觉艺术家(舞台与服装设计)的舞剧《源》(DESH)获得了美国贝丝奖及英国劳伦斯·奥利佛奖。之后两人于舞剧《环》(Untilthe Lions)中再度合作,并于2016年与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合作推出了一版全新芭蕾舞剧《吉赛尔》。2016年9月,由盛宗亮作曲、赖声川执导、叶锦添担任艺术指导与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的英语歌剧《红楼梦》在旧金山歌剧院进行世界首演,并与2017年3月在“香港艺术节”举行亚洲首演,2017年9月在中国大陆巡演。其创作足迹遍及中国、奥地利、法国、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及以色列等地。2018年, 叶锦添为杨丽萍舞剧《春之祭》的视觉总监,该剧由英国萨德勒之井舞蹈剧院(Sadler’s Wells)以及上海艺术节委约,于2018年10月在上海进行世界首演,并将于2019年5月在伦敦演出。叶锦添担任舞台与服装设计的作品包括香港芭蕾舞蹈团《大亨小传》和 Carolyn Choa导演的歌剧《美丽与哀愁》, 将分别于2019年2月以及4月在香港首演。

《叶锦添:全观》个展现场,“流形”

从2002年开始,叶锦添先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国布尔日文化之家、荷兰皇家剧院、西班牙马德里文化中心、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等地举办创作特展。其艺术创作作品亦参与纽约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等重要艺术盛会。先后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台北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举办个展。2015年,由叶锦添执导的艺术短片《厨房》在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举行的第八届ASVOFF国际时尚影像艺术影展中摘得“最佳艺术指导奖”。2016年3月,在法国亚眠文化中心举办“平行PARALLEL”叶锦添个人艺术展览。2016年9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 “叶锦添:流形”艺术大展。2018年, 叶锦添全新创作大型多媒体时装艺术展“云 CLOUD”在英国伦敦南岸艺术中心呈现, 通过雕塑、多媒体影像以及服装探讨青年人与环境的关系。同年11月,叶锦添的首次香港个人展覧《叶锦添:蓝-艺术、服装与记忆》在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举行。

在艺术创作之外,叶锦添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文字的创作,出版了《不确定时间》《大火》《繁花》《流白》《中容》《ROUGE-L'ART DE TIM YIP》《GIJÓN》《寂静•幻象》《赤壁:叶锦添的美术笔记》及《神思陌路》《神行陌路》等十多部作品。作品集更以中、英、法等多国语言,出版发行于世界各地。最新出版作品为《流形:叶锦添的创意美学》(繁体版为《神形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

墙报×高鹏

今日美术馆馆长,叶锦添《全观》展览策展人高鹏专访

Q=墙报

G=高鹏

今日美术馆馆长,叶锦添《全观》展览策展人高鹏

Q:请简单介绍一下叶老师这个展览,并谈谈你对这次展览的感性认识?有什么被特别触动吗?

G:这个展览是叶锦添做为一名当代艺术家规模比较大的展览,我们筹备了一年多时间。做为国际知名的电影美术指导、舞美设计师以及他在时尚、美学和视觉领域等方面的成就已经有目共瞩,而这个展览的挑战和聚焦点在于叶锦添以精神世界多维度探索为核心,从而精心准备的一个当代艺术展。

当新的命题出现的时候,到底怎么去做?这是我们策展团队非常重视去面对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梳理,并在其中找到线索,将整个展览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找到了一些关键词,诸如精神DNA与记忆、当下与未来、科学与艺术,还有他感兴趣的外星文化等等。当观众通过展览能够感知到叶锦添所要寻找的这些内部关系,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了解叶锦添,被他吸引。

当你进入展览主厅,你会发现有很多精神图谱,这些精神图谱其实就是叶锦添自己,都是在他独处的时候自己画的。我们了解的叶锦添,虽然身负盛名,其实本人并不特别善于与外界交流和沟通,所以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却正是他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我特别感动的地方也在于此,他不仅敢于结束辉煌,同时开启创作的源泉。他不愿意被定型,不愿意躺在自己功成名就之上,不满足,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所思所想可能非常深远直至抵达内心深处,非普通大众能触及,但他用多种艺术手段企图令人能够感应到他的用心。我觉得艺术家就应该是这样的,有他自己的创作脉络,有自己坚持的东西。

“流风”系列雕塑作品

作品《原欲》

作品《陀螺》

Q:作为策展人,怎么在理解他作品的同时,将自己的策展理念融入其中?

G:我们两位策展人和叶锦添一起为这个展览共同工作,但有不同的侧重点。Mark与他更为熟知,主要负责怎样让国外观众来理解做为当代艺术家的叶锦添。而我主要负责怎么让国内观众更好地接受这个展览和受之吸引。因为我更了解中国公众,让中国公众比较清晰,甚至更加舒服的、友好的去了解他的精神DNA,了解他在展览中想要呈现的精髓,以及把握展览节奏和脉搏是我在策展工作中的重点。

Q:在你眼中叶锦添是个怎样的艺术家?你们是怎样的方式一起工作?

G:叶锦添真的是一位非常纯粹的艺术家,充满创造力。和他一起工作,为这个展览我们分阶段开过很多会,讨论过无数次。但很庆幸最终我们在展览呈现和展览内容上都达成了一致,我们共同努力提供给大家一位知名艺术家优秀的大规模展览。

叶锦添“流观”摄影作品1

叶锦添“流观”摄影作品2

叶锦添“流观”摄影作品3

Q:在这次策展中遇到哪些难题?有过冲突吗?是怎么解决的?

G:其实没有太大的难题或冲突,主要是讨论比较多。比如说到精神世界,我们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从不同的角度,中西方观众对于如何进入艺术、欣赏艺术也不一样。叶老师又是一个特别有自己独立想法的艺术家,所以讨论结果,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途径,但大家一直努力找到共同点,能让公众去理解这个展览整体在艺术、视觉、审美,包括我们前面说到的关键词和线索,的确经过了一个过程。

叶老师对现场的控制非常好,有自己的团队。我更熟悉今日美术馆的空间。一个展览不同于电影或剧场,它的观看方式、秩序、节奏有它特殊的语境,不断磨合之后终于实现了这样一个展览。

《胭脂扣》片场 摄影叶锦添

《橘子红了》 摄影叶锦添

Q:你怎么看待叶锦添做为艺术家最具创造力的那一面?

G:他有一个自己的说法,叫“Intention”,就是动机。我感觉到他在创作中,他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跟很多人也不太一样。比如说这本书放在这儿,如果它一点都不动,在叶老师眼中它可能也是一种时间,它是另外一种静止的时间。但是,我把它动了一下,从这个位置变到另外一个位置,这个时间就产生了,空间也改变了。但为什么从这儿到那儿动?它有很多可能性,也可能是风吹的,也可能是我为了给你展示。所以在这个动作里,它背后的Intention,意味着不同时间里多种不同的可能性。我们现在在对话,外面的人坐着或走动,因为动机不同,所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和我们在这儿交谈的时间、空间实际上不太一样。

叶锦添“流绘”绘画作品1

叶锦添“流绘”绘画作品2

我们一起工作这么长时间,不停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我觉得正是由于这个出发点影响到他的创作并贯穿和隐藏在里面。

最后我希望观众能够来今日美术馆,参观和体验这个花费很多心思和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叶锦添个展《全观》,与叶锦添来一次亲密接触,看看你能不能被触动,并抵达他的内心深处。

展览信息

主办机构:今日美术馆

策展人:马克·霍本(英国)、高鹏

公众开放展览日期:2019.04.14 — 2019.07.21 (周一闭馆)

每日展览时间:10:00-18:00

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墙报

ID:wallpos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