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区省市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

二、园区等级

市级

三、园区简介

平潭高新产业园项目充分发挥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高度及平潭“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优势,拥享全国最优“叠加红利”的财税优惠及奖补政策。园区项目按照“发挥优势,培育壮大”发展思路,重点推进特色产业和总部经济。

平潭高新产业园示范区目前已经开工,选址平潭高新产业园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58亩,规划业态包括展示中心区域、配套公寓区和两个总部经济、创新金融办公组团。以高标准建成后的示范区拟引入总部经济、创新金融等高端企业客户,3000平方米展厅将承载着园区产业规划与城市设计展示窗口、入驻企业政务中心以及接待政府政要、企业客户等多样性功能。创智公寓将为两岸青年创业者提供宜居宜业的重要活动场所,成为文创产业孵化的栖息地。功能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将成为高新产业园的建设范本。

四、主要产业

风能、金融保险、银行业、银行信贷、保险业、租赁业、非银金融、旅游业、仓储物流、工业仓储、物流业、冷链物流、房地产、电子信息、计算机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通信设备产业、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新型电子制造、集成电路智慧应用、信息安全。

五、现有企业

福建纳仕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宸鸿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华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台达电子、神州租车、福建省格兰尼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奥姆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建永强岩土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龙岩市海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龙岩市万腾车桥制造有限公司、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龙净环保、正邦集团、泉州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公司、泉州金山石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泉州七星电气有限公司、福州超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福州创高电子有限公司等。

六、园区招商方向

电子信息、计算机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通信设备产业、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新型电子制造、集成电路、智慧应用、信息安全。

七、园区优惠政策

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八条措施

一、给予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奖励

从境外引进的人才,经认定为A、B、C类人才的,落地后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

从境内引进的人才,经认定为A、B、C类人才的,落地后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奖励;

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福建省引进高层次A、B、C类人才和福州市三个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分别享受180万元、130万元、100万元人才共有产权住房产权份额或每月4000元、3000元、2000元租房补贴。

二、给予引进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奖励

对经认定纳入我市“引进培养千名博士”人才计划的博士研究生,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落地后给予30万元奖励,分三年等额发放。

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著名大学、国家级研究机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来榕工作,与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落地一年后给予硕士每人3万元、本科每人1.5万元人才奖励。

三、给予经认定的企业各类高层次人才个税奖励

经认定的企业各类高层次人才,其年缴纳工薪个人所得税不低于3万元的,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奖励期5年。

四、给予引荐境外高层次人才的中介机构和个人奖励

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引荐境外高层次人才来榕创新创业,引荐人才落地后经认定为A、B、C类级人才的,分别给予引荐机构或引荐人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五、给予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和出站留榕博士后奖励

给予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一次性建站补助100万元。给予出站后继续留榕工作的博士后人员30万元人才奖励,,分三年发放。

六、多渠道筹集酒店式人才公寓

多渠道筹集一千套酒店式人才公寓,提供给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租住,租赁费用由政府、用人单位、人才各承担三分之一。

七、允许各类园区企业自建人才公寓

允许各类园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前提下,申请利用自有土地以公共租赁房的形式建设人才公寓。在工业园区的生活配套设施用地中安排不低于30%用地作为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支持企业在不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7%的办公生活配套用地内安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对符合条件列入保障性住房项目清单的人才公寓、人才周转房建设,在用地、资金、税费上按规定享受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的优惠政策。

八、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实行“三不限”

事业单位空余编制优先用于引进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以及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急需型人才。招聘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才采取直接面试考核方式进行,可不受所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绩效工资限制。

八、园区管理部门

平潭高新产业园区管委会

"1+N合作"

经济带网(www.iic21.com)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原则,诚邀国内外各级政府机关、商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新闻媒体、企业单位、投资经营创业者等各类优质资源共同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建立以经济带网数据中心为主体,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带沿线: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产业链型平台开发、地方产业经济宣传、产业供需数据分析、项目产品宣传推广、入驻园区招商对接、商务金融服务对接、战略学术研究等工作大发展。

合作方式

---资本合作 ---授权合作 ---产品合作

---技术合作 ---数据合作 ---市场合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