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區省市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

二、園區等級

市級

三、園區簡介

平潭高新產業園項目充分發揮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高度及平潭“實驗區+自貿區+國際旅遊島”的政策優勢,擁享全國最優“疊加紅利”的財稅優惠及獎補政策。園區項目按照“發揮優勢,培育壯大”發展思路,重點推進特色產業和總部經濟。

平潭高新產業園示範區目前已經開工,選址平潭高新產業園的西北部,佔地面積約58畝,規劃業態包括展示中心區域、配套公寓區和兩個總部經濟、創新金融辦公組團。以高標準建成後的示範區擬引入總部經濟、創新金融等高端企業客戶,3000平方米展廳將承載着園區產業規劃與城市設計展示窗口、入駐企業政務中心以及接待政府政要、企業客戶等多樣性功能。創智公寓將爲兩岸青年創業者提供宜居宜業的重要活動場所,成爲文創產業孵化的棲息地。功能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將成爲高新產業園的建設範本。

四、主要產業

風能、金融保險、銀行業、銀行信貸、保險業、租賃業、非銀金融、旅遊業、倉儲物流、工業倉儲、物流業、冷鏈物流、房地產、電子信息、計算機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服務、通信設備產業、互聯網金融、物聯網、新型電子製造、集成電路智慧應用、信息安全。

五、現有企業

福建納仕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宸鴻科技有限公司、福建華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臺達電子、神州租車、福建省格蘭尼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奧姆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建永強岩土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龍巖市海博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龍巖市萬騰車橋製造有限公司、龍巖市海德馨汽車有限公司、龍淨環保、正邦集團、泉州澤仕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火炬電子科技股份公司、泉州金山石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泉州七星電氣有限公司、福州超宏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福州創高電子有限公司等。

六、園區招商方向

電子信息、計算機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服務、通信設備產業、互聯網金融、物聯網、新型電子製造、集成電路、智慧應用、信息安全。

七、園區優惠政策

關於鼓勵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八條措施

一、給予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獎勵

從境外引進的人才,經認定爲A、B、C類人才的,落地後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獎勵;

從境內引進的人才,經認定爲A、B、C類人才的,落地後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25萬元獎勵;

經認定符合條件的福建省引進高層次A、B、C類人才和福州市三個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分別享受180萬元、130萬元、100萬元人才共有產權住房產權份額或每月4000元、3000元、2000元租房補貼。

二、給予引進的博士、碩士、本科畢業生獎勵

對經認定納入我市“引進培養千名博士”人才計劃的博士研究生,與企事業單位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落地後給予30萬元獎勵,分三年等額髮放。

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境外著名大學、國家級研究機構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畢業生來榕工作,與企業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落地一年後給予碩士每人3萬元、本科每人1.5萬元人才獎勵。

三、給予經認定的企業各類高層次人才個稅獎勵

經認定的企業各類高層次人才,其年繳納工薪個人所得稅不低於3萬元的,按其上一年度所繳工薪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獎勵,獎勵期5年。

四、給予引薦境外高層次人才的中介機構和個人獎勵

人力資源中介機構、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引薦境外高層次人才來榕創新創業,引薦人才落地後經認定爲A、B、C類級人才的,分別給予引薦機構或引薦人20萬元、10萬元、5萬元獎勵。

五、給予新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企業和出站留榕博士後獎勵

給予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企業一次性建站補助100萬元。給予出站後繼續留榕工作的博士後人員30萬元人才獎勵,,分三年發放。

六、多渠道籌集酒店式人才公寓

多渠道籌集一千套酒店式人才公寓,提供給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租住,租賃費用由政府、用人單位、人才各承擔三分之一。

七、允許各類園區企業自建人才公寓

允許各類園區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規劃等前提下,申請利用自有土地以公共租賃房的形式建設人才公寓。在工業園區的生活配套設施用地中安排不低於30%用地作爲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支持企業在不超過工業項目總用地面積7%的辦公生活配套用地內安排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對符合條件列入保障性住房項目清單的人才公寓、人才週轉房建設,在用地、資金、稅費上按規定享受保障性住房建設運營的優惠政策。

八、事業單位引進人才實行“三不限”

事業單位空餘編制優先用於引進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以及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急需型人才。招聘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的人才採取直接面試考覈方式進行,可不受所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和績效工資限制。

八、園區管理部門

平潭高新產業園區管委會

"1+N合作"

經濟帶網(www.iic21.com)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贏”的原則,誠邀國內外各級政府機關、商會協會、科研機構、高校院所、新聞媒體、企業單位、投資經營創業者等各類優質資源共同參與、各展所長,形成基於市場機制的多樣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機制,建立以經濟帶網數據中心爲主體,共享資源、共謀發展,更好地推動經濟帶沿線:智慧城市平臺建設、產業鏈型平臺開發、地方產業經濟宣傳、產業供需數據分析、項目產品宣傳推廣、入駐園區招商對接、商務金融服務對接、戰略學術研究等工作大發展。

合作方式

---資本合作 ---授權合作 ---產品合作

---技術合作 ---數據合作 ---市場合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