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出台26项举措,优先支持重点行业、优先支持民营经济活跃区域;工行、交行也相继部署具体举措,提升对民企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为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近日,建设银行出台《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中国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导全行将战略重点转向大众市场,深度拓展小微、双创、涉农、扶贫、住房租赁等民生领域,逐步形成“五化”“三一”的小微企业信贷模式。

建设银行出台26条举措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据悉,《通知》从服务大局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强化信贷政策支持、优化绩效考核、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经营方式、加强科技驱动、推进全面主动风险管理、加强沟通与舆论引导等八个方面提出26条举措。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意见》特别指出,将构建一套具有建设银行特色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组合拳”,坚持优先服务优质民营企业、优先支持重点行业、优先支持民营经济活跃区域、优先支持供应链条企业、优先帮扶临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五个优先”,配套强化授信研究、强化产品创新、强化服务效率、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四个强化”,建立保障资金来源、保障资源配置、保障尽职免责、保障策略帮扶“四个保障”,给民营企业“输血”,以实际行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解释说,“五化”即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据他介绍,资信不完整一直是制约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建行依托“新一代”核心技术系统,将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相连,全行引入税务、工商、海关、法院等26类数据,与建行内部26万项“存量”信息联通,以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为小微企业融资有效增信,推动批量精准获客。

张为忠表示,过去银行投放一笔贷款的平均时间大约为20至30天,建行创新“小微快贷”,实现自动化审批,构建“三一”信贷模式,大幅提高服务效率,已累计为超过45万客户提供5300多亿元贷款。

张为忠解释称,“三一”是指“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一分钟”融资,即一分钟内完成贷款申请到支用的全流程操作;“一站式”服务,即通过“建行惠懂你”APP实现在线测额、预约开户、身份认证、贷款申请、签约、支用、还款等一站式办理;“一价式”收费,即除贷款利息外,无担保、过桥等费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真正做到“一次定价,费用全清”。

各大银行相继出台支持民营经济的相关措施

据悉,除建设银行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近期也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的相关措施。农业银行于11月12日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22条针对性措施。11月9日,中国银行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二十条》。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也相继部署具体举措,提升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具体加大信贷投放方面,农业银行指出,通过建立总、省、市三级行民营企业“白名单”、增配战略性信贷计划、单列小微企业信贷增长计划等多种方式,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投入。中国银行表示,将从优化授信政策、提高服务质效、加强资源配置、健全尽职免责、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费用、完善服务模式和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支持民营企业,未来将建立健全对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建立民营企业“白名单”。

除制定出台相关措施外,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发布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解决民企融资难题。例如,11月6日,工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机构的3只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正式发布。由交通银行担任创设机构的“18碧水源CP002联合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也已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创设备案。

恒丰银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王丽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大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发挥着引领和“头雁”作用,大行出台对民营企业具体措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国有大行通过发挥引领作用,也会带动其他银行参与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中来。

"1+N合作"

经济带网(www.iic21.com)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原则,诚邀国内外各级政府机关、商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新闻媒体、企业单位、投资经营创业者等各类优质资源共同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建立以经济带网数据中心为主体,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带沿线: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产业链型平台开发、地方产业经济宣传、产业供需数据分析、项目产品宣传推广、入驻园区招商对接、商务金融服务对接、战略学术研究等工作大发展。

合作方式

---资本合作 ---授权合作 ---产品合作

---技术合作 ---数据合作 ---市场合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