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区省市

陕西省商洛市

二、园区等级

省级

三、园区简介

商洛市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全省第一家省级循环工业园区,跨商州和丹凤两个县区,西起商州区刘湾南秦河,东至丹凤县商镇老君殿,南起沪陕高速公路,北至312国道北边坡垣及沿丹景公路至洛南县界,长75公里,平均宽1.3公里,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涉及6个镇(办事处)、约8万人。2009年5月13日正式揭牌成立,随后又在国家关天经济区中得以确认。商丹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管委会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先后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园区”等称号,荣获“陕西省园区建设先进奖。2016年8月在商丹园区的核心区14.5平方公里,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成功创建陕西省商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四、主要产业

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现代材料、现代医药4大主导产业

五、现有企业

比亚迪、陕西有色、陕西延长、陕西尧柏、陕西能源等企业集团

六、园区招商方向

绿色食品、现代服务

七、园区优惠政策

一、投资范围及方式

1、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投资领域均向县外客商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限制性“门坎”和实行行业垄断。

2、客商可以货币、实物、技术及其它财产权来我县投资,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鼓励和支持外来投资者购买、兼并、承包、租赁、参股我县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企业。

3、境内外、县内外投资创业者在我县兴办的项目,按投资规模享受本政策规定的各档优惠待遇。

二、土地政策

1、外来投资企业用地,可以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工业用地50年,商业、服务业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在土地出让期限内,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使用期满后,使用者可以优先续期。

2、从事农产品加工及农业资源开发的项目,可实行土地租用。项目建成投资后,客商要求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按有关规定征用土地。土地出让金按规定一次性交清的,返还投资者10%。

3、投资兴办商贸流通服务业项目,土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用地,在缴清办理征地手续必需的省、市级规费外,其余县留部分减半缴纳。

4、客商投资建设公益事业项目(如学校、医院等),可先租用后出让,租金、出让金以同类地价最低标准收取。

三、规费政策

1、工业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行政性收费,除了必须上缴市、省、中央财政部分外,地方性收费项目及中央、省、市核定收费项目中的县留用部分,全部免收;工本费用,经物价部门核定,按核定最低标准执行。

2、凡属于行政事业性收取的审计、评估、验资、公证等费用,可在最低标准下予以收取;变更工商登记、产权登记、税务登记、地籍登记等只收取工本费。

四、财税政策

1、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自投产运营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前三年由县财政按30%标准奖励;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前四年由县财政按40%标准奖励;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得税县留成部分,前五年由县财政按50%标准奖励。2、购买、租赁国有、集体企业生产经营,投资额分别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的,新增企业所得税部分可以参照上条政策所规定的档次标准执行。

3、投资从事种植、养殖业等农业企业,自经营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前五年由县财政按50%标准奖励。

4、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部分减半奖励给投资人。

5、凡投资兴办的高新技术工业项目,除享受一般工业生产性项目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外,在省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批准认可的有效期内,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由县财政按上述有关政策奖励。

6、新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除享受以上优惠政策外,自投产之日起,第一年由县政府按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县留成部分全额给予奖励,后两年按50%给予奖励;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自投产之日起,两年内按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县留成部分的40%给予奖励。被科技部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的,五年内按县留成部分50%给予奖励。

八、园区管理部门

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管委会

"1+N合作"

经济带网(www.iic21.com)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原则,诚邀国内外各级政府机关、商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新闻媒体、企业单位、投资经营创业者等各类优质资源共同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建立以经济带网数据中心为主体,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带沿线: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产业链型平台开发、地方产业经济宣传、产业供需数据分析、项目产品宣传推广、入驻园区招商对接、商务金融服务对接、战略学术研究等工作大发展。

合作方式

---资本合作 ---授权合作 ---产品合作

---技术合作 ---数据合作 ---市场合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