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建在線】《榜樣3》觀後感:做向陽而生的“逆行者”

“逆行者”一詞,常被用來形容面對熊熊烈火,總是衝在最前面的,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消防戰士,救援現場的他們,與逃生路線背道而馳,留下的是堅定向前的背影。

近日,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錄製的反映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基層黨組織典型事蹟的專題節目《榜樣3》,讓我對“逆行者”有了更深刻、更廣泛的理解,這羣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榜樣先鋒們,又何嘗不是這個時代的“逆行者”,他們放棄穩定安逸的生活,選擇了一份最苦、最難、最荊棘卻最偉大的事業,至此一生執着堅守,爲黨和國家事業做出卓越貢獻,雖逆風而行,卻向陽而生、綻放光彩。

擇“苦”而喫,是一份“爲民初心”。不怕喫苦、肯於喫苦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每個人對“苦與甜”的理解不同,在他人眼裏的苦,“摩托車醫生”賀星龍卻認爲是甜,一輛摩托車代步,28個村看診,24小時隨叫隨到,18年如一日堅守,始終踐行着醫者仁心、黨員初心。他說“能爲鄉親服務,我感覺自己活得有價值、有意義”。這是一個鄉村醫生的執着與奉獻,把個人價值與羣衆利益結合在一起,詮釋出新時代“喫苦”精神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常告誡黨員幹部,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精神,盡職盡責幹好工作、服務人民。要時刻把入黨的初心和誓言銘記在心,在面對安逸享樂時常思民之疾苦,在面對利益誘惑時常思黨員純潔本性,以堅定的政治定力和頑強的意志品格,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立足崗位作貢獻,奉獻自我惠人民。

迎難而上,是一種“擔當作爲”。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沒有一項工作是容易的,但有的工作甚難。“量天測地繪我河山”的國測第一大隊的工作往往需要登珠峯、下南極、駐荒原……他們用一次次對“生命禁區”挑戰,測出了近半個中國的大地測量數據成果,展現出不畏艱難、永攀高峯、挑戰極限的工作作風,詮釋了對黨忠誠、信念堅定、擔當作爲的政治本色。正如,習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並不會總是風平浪靜,也會有風狂雨驟之時。面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中國將以一個大國的擔當和氣魄,始終做到從容應對、迎難而上、行穩致遠。

逆風而行,是一種“時代需求”。逆着風前行,意味着面臨阻礙,甚至是披荊斬棘、開闢新路。核心技術領域,關係着國之生計,必須要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畢業後投身北斗事業的王淑芳,舍小家爲大家,一路逐夢太空,成爲兩代北斗系統方案的論證着、4項國家軍用標準的執筆者;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紮根實驗室幾十年,潛心研究、奮發趕超,讓超導研究領域在世界科技舞臺上大放異彩……正是因爲共產黨人敢爲人先、勇於創新、追求突破的精神,才使得中國在各項核心科技領域中後發趕超、逆風翻盤,從“進軍者”變着“領軍者”,創造出中國高鐵、“中國天眼”、超級計算機技術、港珠澳大橋、塞罕壩等中國奇蹟。

啓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新時代需要更多榜樣引領,需要更多逆風而行的勇士,要敢於喫苦、不畏艱難、不斷突破,做常人所不願、所不敢、所不能之事,擔起爲民服務之責任義務,把黨和人民當成心中的“燈塔”和“太陽”,做一個向陽而生的“逆行者”。

(作者: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委組織部 陳嘉嘉)

來源:共產黨員網

編輯、校稿:趙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