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友: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專訪安徽省繪畫藝術家曹光友先生

  全媒體記者:張行方

  

  曹光友先生,男,字子誼、號逸興堂堂主,出生於合肥三河鎮,原合肥市文化局退休幹部。中華曹氏書畫院院長、安徽省曹氏宗親聯誼會名譽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名家》藝術顧問、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合肥報業集團江淮書畫院理事長、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等。

  2009年當選“共和國60年功勳藝術家”,2010年入選“2010-中國藝術年度人物”。

  曹光友先生先後研修於清華大學美院、中國美院和中國美協第17期山水花鳥畫高研班等。在合肥市文化局工作期間,多次接待和聆聽過李可染、黃胄、宋文治、亞明、白雪石、何海霞、呂雲所、吳燃等諸師的面授點撥,經常陪他們上黃山等地寫生採風,耳濡目染,使其在繪畫上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藝術特色。

  曹光友先生出版有《曹光友畫集》、明信片、掛曆、郵票等,各類報刊和電視臺對其均有專題報道;在北京、上海、深圳、東莞和美國、泰國、韓國、日本及香港、臺灣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及聯展;合肥、北京、深圳畫廊與其有簽約銷售,多家拍賣公司拍賣其畫作;多幅作品懸掛在星級酒店,單位貴賓接待室的大廳內;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等有關團體及收藏家收藏。

  曹光友先生的山水畫讓人看上去就感到寬廣,氣魄非凡。有“方寸之間見萬里”、“氣象萬千”的氣度;作品有深度,一層一層,向遠延伸,無有窮盡;層次感鮮明;塊面分隔開,讓人感覺不同塊面,立即知道各個塊面之間的前後,左右關係。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一個有特色的分支,從隋朝就開始出現山水畫,山水畫強調“平遠”、“高遠”和“深遠”,運用散點透視法,平遠如同“漫步在山陰道上”,邊走邊看,焦點不斷變換,可以畫出非常長的長卷,包容江山萬里;高遠如同乘降落傘從山頂緩慢下降,焦點也在變換,從山頂畫到山腳,可以畫出立軸長卷;深遠則運用遠近山的形狀深淡對比,畫出立體,山谷深邃的效果。

  山水畫的技法包括“勾”、“皴”、“染”、“點”四個步驟,先用墨線勾出山石的輪廓,再用各種皴法畫出山石明暗向背,然後用淡墨渲染,進一步加強山石的立體感,最後用濃墨或鮮明的顏色點出石上青苔或遠山的樹木。

  山水畫所表達的主題是一遍文章的中心,應重點描寫,交代清楚,其它的襯托部分強調意到,寥寥疏筆,點到爲止,中國畫強調意境,可以意到筆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則會沖淡主題,畫蛇添足。

  山水畫中山石、樹木力求新、奇、怪、險。讓人有種新鮮感,險峭感。容易吸引觀衆,打動人。要達到以上效果都是以筆墨來表現的,所以筆墨功夫非常重要,應不斷練,一副畫的層次高低,觀此立杆見影,否則再好意境無法達到。

  山水畫高層次,實景刻畫是次要的,關鍵是“虛”的部分要處理好,說起來容易,要做好,卻很難,因爲“虛”的部分,常常是隨意中產生的,可遇不可求。

  曹光友先生時值盛年,創作漸入佳境,相信假以時日,他的山水繪畫作品一定會出類拔萃,層樓更上。

  他,一定行,肯定行。

  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高華芬

  附:曹光友先生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