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蔡和森、蔡暢、向警予、李富春共同的母親,她年逾50衝破重重阻力,傾家蕩產,率兒女遠渡重洋,赴法國勤工儉學,是第一個“留學老學生”,被稱爲“二十世紀驚人的婦人”。她就是被毛澤東、鄧小平尊稱爲“大家長”、“蔡伯母”的葛健豪。

葛健豪(前排左二)在法國(中右一爲蔡暢)

湖南省雙峯縣荷葉鎮山清水秀,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故里,也是湘軍的搖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當地有三大望族,除了曾國藩家族,還有“鑑湖女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孃家葛氏家族,他們之間彼此聯姻。

葛健豪與秋瑾情同手足,親如姐妹,經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

1913年,葛健豪丈夫蔡蓉峯爲了500銀元,要將年僅13歲的蔡暢許配給一個財主當小媳婦。葛健豪決定帶女兒逃婚。次年春天,年近半百的葛健豪賣掉了一部分陪嫁的首飾湊足所需費用,帶着蔡和森、蔡暢,還有寡居的長女蔡慶熙及其三歲的女兒劉昂,一起到長沙求學謀生。蔡家祖孫三代5人進省城求學,一時傳爲佳話。

1919年12月,蔡和森與蔡暢、葛健豪及向警予一起自滬啓航,奔向法國。葛健豪對送行的人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義,我們現在去留學,將來回國就可以幹一番救國救民的大事。”

1928年3月,向警予在武漢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5月1日,向警予英勇就義。驚聞此訊,葛健豪如遭晴天霹靂。她爲向警予撰寫了一副輓聯:

同鄉裏,同留法,同一家,同甘共苦,慼慼焉,愚母慚愧未同去;

先國家,先民族,先大衆,先人後己,凜凜然,賢媳光榮已先歸。

三年之後,蔡和森在廣州犧牲了。

蔡暢怕老母親承受不住這接連的打擊,一直隱瞞着這個噩耗。

1943年3月16日,葛健豪臨終前,問長女蔡慶熙:“和森、鹹熙(蔡暢)有信回沒有?”並要長女寫信告訴他們:“母親已看不到你們事業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會勝利的!”

毛澤東爲她親筆寫了輓聯:“老婦人,新婦道;兒英烈,女英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