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元的話,這樣吧,四太多,我覺得中國人(聽着)難聽,再降4分錢吧,4.36元,行不行?"

最近你是不是也看過醫保談判視頻中的靈魂砍價片段了?在一場達格列淨片價格談判中,國家醫療保障局官員大刀一砍,達格列淨片價格從最初5.62元/片砍到了4.36元/片。

別小看一粒藥僅僅幾分錢到幾塊錢的降幅,這對衆多家庭來說卻是天大的好消息,花更少的錢,就能用上更好的藥。

連續幾天的國家醫保準入談判裏,總共談成97個藥品,新增藥品有70個談判成功,價格平均降幅爲60.7%。27個續約藥品,平均降價26.4%,當中腫瘤、糖尿病等治療藥的降幅平均在65%。

至此,2019年醫保目錄共收錄藥品2709個,包含癌症、罕見病、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等各大藥種。

納入醫保後,負擔減輕多少?

這次新增的70多種藥品降幅達60.7%,按照50%的實際報銷比例計算,患者個人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的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5%。

以這次新納入醫保目錄的22個抗癌藥名單舉例,有化療藥,也有靶向藥。對於某些用藥患者來說,一個月少說省了上萬元。

然而,這個新增藥品數字仍遠遠不夠。在我國登記在冊的藥物有20多萬種,現在納入醫保目錄的僅有2709種,佔登記在冊藥物的1%。大多數的藥不在醫保保障範圍,像是進口藥、特效藥,醫保很可能都報不了。

這批天價特效藥,對於家境一般的家庭來說根本負擔不起,長年累月喫藥治病,很多家庭最後被這筆花費拖垮。看看下面這些藥品,患者平均一個月花費四、五萬才能續命。即使將這些藥都納入醫保,每個月也是至少萬把塊的開銷。

●使肺癌變成慢性病的安聖莎,一個月平均花費49980元

●治療卵巢癌的奧拉帕利片,一盒24790元,患者每個月需要喫掉兩盒,花費49580元。

●國內肝癌唯一的靶向藥-樂衛瑪,月均用藥花費33500元。

●被喻爲乳腺癌救命藥的赫賽汀, 還沒進醫保前一支價格高達24500元,一年療程約在15-17支左右。進入醫保後一支降至7600元。

●治療非小細胞癌的易瑞沙,進入醫保前每個月治療費用需要1.5萬,進入醫保後,每盒降爲2358元,每個月治療費用降爲7074元。

納入醫保後,隨之而來的是?

這些天價藥納入醫保範圍後,藥費雖然下降了,隨之而來是另一個問題--買藥難,報銷難。

01

藥便宜了,卻難買到

藥的價格降低了,卻難在醫院買到了。2018年底,與癌共舞論壇曾做過一份面向癌症患者的問卷調查,54.9%的癌症患者表示開不到藥。根據患者推測與醫生給到的解釋,買不到藥原因共有三點:第一是醫院沒進該種藥物;第二是醫院有用藥佔比考覈;第三是醫保控費。

以上調研數據來自"與癌共舞"問卷調查

撇開醫院沒進藥物這個原因,多重政策規定下,每個病人就醫過程中買藥的花費佔總費用的比例約在30%左右,買藥費用受到控制,腫瘤用藥的可及性受到影響。

另外,國家對醫保的投入總額是有限的,部分高價藥物進入醫保後,會受到醫保總額控費的壓力,哪家醫院用超了就要自掏腰包買單,因此醫院在處方上就會有所限制。

02

報銷困難

很多人認爲醫保報銷額度很高,少說也有80%的報銷比例。但這裏指的80%,不是報銷全部醫療費用的80%。使用醫保報銷時,必需先扣除起付線。

而且,醫保只能報銷醫保目錄內的用藥和項目,目錄以外的藥品仍須自費。

醫保藥品目錄裏,將藥品分成甲乙丙三類,甲類是100%報銷,通常是臨牀治療必需藥,價格偏低;乙類是部分報銷,需要自付一定比例的費用,按比例報銷;丙類是目錄以外的自費藥,非臨牀首選、價格相對偏高,醫保不予報銷。

以這次談判准入的97種藥品爲例,這些藥品全納入醫保目錄乙類藥品範圍。而許多抗癌藥也屬乙類藥品,需要患者自付一定比例的費用。

一場治療費用下來,先扣除起付線,再扣除醫保目錄外的用藥項目以及目錄內自費的部份,剩下的才能按比例報銷。而且超過最高報銷額度部分,不予報銷。

報銷費用都這麼複雜了,更別提某些地方或醫院規定,"不住院就不能報銷"、"靶向藥必須在放化療無效後纔可以報銷"、"非醫院藥物無法報銷"等等嚴格的報銷規則。

03

好藥仍要自費

文章前面提到我國登記在冊的藥物有20多萬種,而納入醫保目錄的僅有2709種,對於廣大患者來說,救命藥還是遠遠不夠用的。一些較貴的進口藥品及診療服務,並不在醫保報銷範圍之內,患者如果想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需要自己買單。

前陣子小女孩喫偉哥續命的新聞你也許還記得。8歲的小雅罹患肺動脈高壓,每個月治療藥物開銷約3000元左右。治療肺動脈高壓的靶向藥品種有限且價格昂貴,不少人選擇"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緩解病情。在我國臨牀醫生都是根據專家指南將該藥"超說明書使用",也就是說西地那非並不納入醫保目錄。

除了醫保 更需"自保"

面對癌症這場長期抗戰,我們都沒把握能完全戰勝,一人患病,往往是整個家庭一起面對。

一場大病下來往往不只有醫藥費、治療住院等費用支出。罹患重疾後的後續康復、營養、護理費,加上因生病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這些支出多數是醫保無法報銷的,對患者來說每筆都是沉重負擔。

許多患者在生病前往往沒想到買保險來減輕負擔,等到大病來了,碰到鉅額治療費用才後悔沒投保。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趁早購買保險,患病後也能有更好的治病和用藥途徑,提高醫療質量。

[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爲平安保險用戶個人行爲,如有問題請聯繫平安保險進行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