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這張照片嗎?

  這張著名的照片叫《中國娃娃》。

  1937年8月28日,日軍出動16架飛機轟炸了當時的上海南站。在轟炸過後的廢墟上,一個嬰兒孤苦無依的坐在地面上哭泣。這張照片到了美國之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象徵着的是,一個殘破又無助的中國。

  這是中國第一個有名可考的新聞攝影記者王小亭在日軍轟炸後拍攝的,他當時供職於萬國通訊社。這張照片是在一段紀實攝影片段中截取的。

  當時王小亭拍攝完成之後就寄給了美國的《生活》週刊,以作爲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底片現在還存放在美國)。後來宋美齡訪美,也用了這張照片做了很多宣傳,爲中國在爭取美援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影像片段中的截取另一張照片。

  作爲同胞,很多人會問起這個小孩最後怎麼樣了,他的父母又去了哪裏?

  根據當事者王小亭的回憶:

  我停下來重新啓動攝錄機,並注意到我的鞋子滲透鮮血。當我穿過路軌,拍攝到很多燃燒中的橋。

  然後,我看到一個男子從路軌抱起嬰兒,把他放在月臺,然後回去抱起另一個嚴重受傷的孩子,而他們的母親是死在路軌上。

  我拍下這個悲劇的畫面後,聽到飛機回來的聲音。我很快拍下這距離數英尺的嬰兒,並跑向該孩子打算帶他到安全的地方,但他爸爸回來了。

  而轟炸機亦飛走了,沒有再投下炸彈。

  *網絡上流傳的影像分析

  小男孩和他的哥哥都得救了,可是他們和他們的爸爸有沒有活到抗戰勝利結束就不得而知了。

  這是一段屬於我們這個國家悲慘而又刻骨銘心的記憶,它全部濃縮在了一個嬰兒的身上。而現在,在這個世界的另外一端,正有無數個像他一樣的嬰兒和孩子正在遭受同樣的苦難。

  這個時候需要有首野菊花的歌

  對於那些2011年3月15日之後出生在敘利亞的孩子而言,戰亂、暴力、飢貧、漂泊,可能是他們大多數人童年生活的全部。

  整體的恐懼已經不能算的上是什麼社會問題了,相比於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孩子們,他們早早的就要經歷死亡,面對死亡……

  在這個已知卻又未知的時間段內,他們肯定時刻在好奇着,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如此,還是他們沒有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出生在了這片戰亂之地。

  時間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來不及猶豫,來不及回頭,很多便已開始承擔起生命的重負,年齡稍大的甚至已經被捲入這滾滾的洪流,無法掙脫。

  但大多數時候,孩子依然還是孩子,他們可能還未有感知苦難的能力。

  在電影《黑鷹墜落》裏,給我震撼最大的不是逼真的戰爭場面,而是這樣一個鏡頭。在圍繞着墜落的直升機激戰一夜後,屍橫遍野。然而當清晨第一縷陽光撒過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在直升機的槳葉上玩耍了。

  這是一個你無法想象的世界,確實最真實的世界。

  最終,當他們的眼神裏再沒有那種純淨,你知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就這麼度過了自己短暫的童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