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学敏,中共党员,泸州市叙永县向林镇太关小学教师,为减轻父亲的负担,照顾生病的母亲,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侄儿从小失去妈妈,她像母亲一样给予关爱;丈夫不慎失去手指,她不离不弃撑起一个家。对待亲人,万学敏孝老敬亲,对待他人,万学敏及时行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日前,万学敏上榜泸州市2018年第三季度“泸州好人榜”。

为照顾患病母亲 她放弃了大学

“我不后悔,虽然没能圆大学梦,但我的教师梦圆了。”谈起24年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万学敏哈哈一笑,脸上没有一丝丝遗憾。1994年,万学敏高中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尽管并非什么名牌大学,但对于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意味着一份工作。(当时的“泸职院”主要为贫困地区培养教师,只要能够顺利毕业,都会被分配到学校教书。)

天有不测风云,高考那年,万学敏的母亲得了坐骨神经病瘫倒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看到病床上的母亲吃饭要人送,拉屎拉尿都要人管,想到所有的重担都会落到父亲一人身上时,身为独生女的她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为父亲分担家务。

“当时很多人都劝我去读书,我也想读书出来当老师,但看到母亲的情况和想到读书会增加父亲的负担,我就放弃了。”在万学敏的精心照料下,母亲1996年终于能下床走路了,这让万学敏松了口气。就在这年,万学敏被水尾镇的一间村小请去代课,在校品学兼优的她边学边教,教学成绩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虽然代课工资低,但想到能照顾家里的老人,万学敏在代课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

2006年,万学敏以代课教师身份参加公招考试,成绩优异的她在众多代课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了一名正式教师,大学梦碎的万学敏通过努力圆了教师梦。

视侄子为亲生 她为侄子当妈

万学敏的侄子在2岁多时便失去了妈妈,为了生活,侄子的父亲只得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从那以后,照顾侄子的活便落到了万学敏身上。每天放学回家,万学敏总要抽出时间为其检查作业,给他讲故事。

“侄儿读初一的时候,我和他叔叔给他制办了床上用品、生活用品和相关学习用具,亲自把他送到了学校,并专门找到老师,告诉孩子的特殊情况,让老师给予关照了才离开。

除了管生活,还要管学习,侄子周末回家,万学敏总要督促其完成作业,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有时孩子不懂事地说:“我爸爸都不管我,你凭啥子管我。”万学敏并不在意侄子的埋怨,她一如继往地督促侄子,让侄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读初中如此,读高中也一样,侄子读高中时,万学敏也是亲自将其送到学校,并为其安顿好一切。由于侄子高中时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经常被请家长,万学敏每次到校后总是耐心细致地做他的工作,这才让他完成了高中学业。

由于没能考上大学,万学敏怕侄子过早踏入社会吃亏,就想到了送侄子当兵,在万学敏的帮助下,侄子如愿进了军营。

退武后,侄子又闲在家里没事做,这让万学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又想方设法将侄子送到了职业培训中心学技术。

如今,侄子已结婚生子,并凭着所学技能开起了小厂,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婶婶对我比对他亲生儿子还好,我有今天,多亏有婶婶十多年来的关心和教育。”万学敏的侄子谈起现在的生活充满感激。

对残疾丈夫不离不弃 她用行动诠释责任

2003年10月,万学敏丈夫的右手不慎被猪草机宰去了大拇指和食指,失去主要手指的丈夫变得情绪低落,一蹶不振。万学敏每天陪在丈夫身边,为其端茶递水,喂药喂饭。为了让丈夫振作起来,她一直为丈夫讲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丈夫的身心才完全恢复。

有人劝万学敏:“你丈夫右手都残废了,很多事都做不了,你将来怎么生活呀,干脆离了吧。”面对“好心人”的劝说,万学敏只是哈哈一笑,她在心里告诉自己:“夫妻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别说丈夫才少了两个手指,他就是少了两只手,我也不会离开。”

振作起来的丈夫也尽力为妻子分担家务,万学敏表示,自己虽然有些累,但很快乐。

对家人如此,对他人也一样。万学敏的邻居家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儿媳妇、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一到夏天,常常十多天不下雨,万学敏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去看看老人,并帮老人担水。老人生病了,她就为老人找来医生,并为老人煎药、指导老人服药。老人常说:“有你真好。”

对待学生,万学敏每天总是很早到校,除了指导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是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身体情况,发现有孩子身体不舒服时,她会马上带他们就诊,发现孩子情绪不对时,她又会找机会开导他们,为他们打开心结。

万学敏说:“身为一名教师,尽孝行善都是一种责任,只有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懂孝道、敬父母、尊师长。”

苏忠国

文章关键字: 万学敏 侄子 编辑:王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