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必須用雙重思維方式理解當前經濟局勢,不僅關注經濟週期性的變化,更關注結構性、體制性的矛盾。“新工具、新手段”在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培勇認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到了結構性和體制性上來,要“對症下藥”,一方面要實施逆週期調節,另一方面還要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原標題:高培勇:用雙重思維理解當前經濟,關注結構體制問題

12月24日,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19年會在北京舉行。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必須用雙重思維方式理解當前經濟局勢,不僅關注經濟週期性的變化,更關注結構性、體制性的矛盾。

高培勇表示,當談論經濟運行的時候,過去的分析集中在週期性的分析視野和總量性的分析視野,認爲經濟運行狀況就是一種週期性的波動的局面。我們總以爲不管是衰退還是通脹,都一定是短期的,過一段時間,一切又會回到原有的軌道上去。

“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至少從2012年以來,GDP的增速的態勢,既不是W型的,也很難說是L型的,而是趨勢性的下降,或者趨勢性的放緩。”

高培勇稱,這意味着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既有周期性的問題,也有結構性的問題和體制性的問題。當前新時代的經濟變化很可能是趨勢性的,而不是或主要不是週期性的。

高培勇表示,經濟下行壓力要頂住,最重要的是要把週期性問題和結構性、體制性的問題相區別,這就需要告別慣性思維。當前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是,不管是什麼樣的問題,一談到經濟下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逆週期調節,但事實上,除了逆週期調節之外,還有很多新時代的新工具、新手段。

“新工具、新手段”在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培勇認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到了結構性和體制性上來,要“對症下藥”,一方面要實施逆週期調節,另一方面還要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另一種“雙重思維”在於經濟發展量和質的並重。高培勇表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合理區間是怎麼標識的?高培勇認爲,按照新發展理念的理解,這個合理區間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質的規劃。

在新時代、新階段,經濟的發展要注重質量和效益,要以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作爲經濟工作的一個指導方針。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關注的目標是雙重的,既要重GDP的規模和增速,也要重GDP的質量和GDP的效益。”高培勇說。

在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方面,高培勇表示,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於宏觀調控的表述是,要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爲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爲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他認爲,這是基於多維度發展的理念,對整個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圖譜的全面描述。

高培勇認爲,2020年的經濟工作能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我們能不能將經濟下行的壓力轉化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力,能不能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到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