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愛情和婚姻追求從未改變。現代年輕人在新時代變遷下受三觀重塑的衝擊,尋愛之路似乎更爲艱辛。是嫁給愛情,還是妥協現實?日前,前程無憂旗下精英職業發展平臺——無憂精英網發起了職場白領相親調查,共有8718名職場精英(工作2年+,年薪10W+)參加了本次調研,男性佔總人數61%,高於女性受訪者。其中7650人有過相親經歷,相親次數超過2次以上的佔75%。不可否認,力求通過相親來解決婚姻問題仍是白領們認可並積極採用的快捷通道。

八成人主動相親找機會,餘下把相親當社交

提起相親這件事,過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說還羞。今天的白領一族則更包容更主動, 83.09%的人不排斥相親這種形式,並樂於接受親朋的安排。

雖然難免有見面後反差太大的尷尬,但有機會總比沒有強。相比之下57.2%的人有更清晰的目標,通過自己找人介紹、婚戀網站渠道等主動出擊,尋找匹配度高的另一半。當然也有42.8%的受訪者表示“被相親”,這個峯值往往在過年過節前後,在北京工作的程序員Lisa就無奈的表示:“馬上又要春節,每次回家被左鄰右舍問起啥時候結婚壓力巨大。看到女兒同學的孩子都快打醬油了,父母更是愁眉苦臉,Lisa覺得只有聽從相親的安排早點把自己嫁出去,纔是當下最大的孝心”。

相信和Lisa感同身受的爲數不少,但也有12.89%的人認爲可以換個角度讓相親輕鬆一點。比如通過相親交朋友,即便沒能成爲戀人,也可以多個互幫互助的夥伴。“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親成爲社交需要,也是拓展人脈一種新方式,何樂而不爲。

工作穩定、三觀相符和家庭背景,三大關鍵要素並非老調重彈

在相親過程中,受訪者最關心對方的前三要素依次是:工作穩定、三觀相符和家庭背景。這個結果與父母親當年的擇偶觀並無明顯差異。無論哪個時代,精英人羣對於婚姻和愛情的態度都既要精神層面的契合,也要物質層面的保證,“有房、有車、有錢、有才、有貌”勾畫出未婚者理想中的“五有青年”形象。

無論是男生女生都十分在意對方是否有份穩定的工作,穩定的工作不僅代表了穩定了收入,也意味着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在行爲上有規律可期,這背後凸顯的是男女對於對安全感的需求。列居第二位的是三觀相符,43.61%的人覺得如果話不投機,沒有共同語言和興趣,即使對象既美又富也根本沒有可能談婚論嫁,婚姻的基石不僅需要物質基礎,更需要匹配的三觀。畢竟離婚不是結婚的目的,防患於未然就得跨越三觀。而三觀相符的關鍵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無論是父母的價值觀、教育和人生的際遇,都影響着性格和價值向,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適婚對象身上所有的“大數據”,因此原生家庭的“門當戶對”依然被精英人羣普遍認同。

越相親越謹慎,成功率與收入並無關係

調研結果顯示,近62.87%的人有2-4次相親經歷,其中5次以上也有11.98%,儘管有人抱怨次數太多產生相親疲勞,但遇到機會還是選擇去看看。究其原因不過就是“希望還是要有的,萬一碰到真命天子呢?”在此心態下,不分年齡性別,有近半數的受訪者越相親無果越勇於相親,同時並不因爲失敗次數的增加就降低擇偶標準,“不遷就、不委屈、不草率”,是大多數受訪者相親的真實寫照。

現代精英無論男女,都有一份過得去的工作,收入有保障,能結婚組建家庭固然好,單身也能自得其樂。那是不是高收入人羣成功率更高呢?

本次調研涉及互聯網、金融、房地產、汽車等十大行業,其中年收入20-40萬以上的受訪者相親機會超出平均水平,但成功率則不然。簡單理解,條件好的精英男女雖然在相親市場上處於優勢,但勝率卻相反。以相親市場上的IT男、金融男爲例,雖然這兩個行業的單身男性年薪優勢明顯,往往也受到婚戀網站及介紹人的重點推薦,但事實上,正因爲被青睞,這兩者選擇配偶的機會也就更多,不停的比較,反倒不如收入水平低一檔的人更容易做出抉擇。

無憂精英網首席職業發展顧問趙爭女士談到,婚姻是生命中的最關鍵的選擇。對於時間緊、壓力大的精英一族,婚姻大事在重要緊急的四象限中往往被工作所替代,變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最終拖成一件緊迫的事。然而透過相親調研,我們發現精英們的擇偶觀並未因緊迫而隨便,多數人依然在婚姻大事上理性十足。雖然渴望愛情,但並非一定要嫁給愛情,在婚姻選擇中,精英往往會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考量。多比較、細思量、不衝動,這些成熟表現符合精英特質。相親作爲現代人目標最明確的社交需求,也折射出精英人羣的理性、坦誠和目標感,主動與陌生人溝通,表達想法,收穫自我和人際關係的成長。與此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很多僱主有針對性的開展各種形式的未婚聯誼party,幫助單身員工牽紅線,進行企業之間的聯動,對接員工需求。這樣積極的舉動令人點贊,從員工歸屬感和幸福感角度,是個雙贏舉措。

本文爲“無憂精英網”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